• 21阅读
  • 0回复

深化农村改革 增强农业后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2-18
第2版(经济)
专栏:

深化农村改革 增强农业后劲
在本报经济部2月12日召开的座谈会上,专家、学者和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就“如何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的问题,发表了许多具体的建设性意见。现将发言要点(包括书面发言)继续摘登如下。这方面可讨论的问题还很多,我们欢迎各方面来信、来稿,发表自己的意见。 ——编 者
创造条件增加物质投入
刘尧传:增加农业投资,加强农业建设,已成为农业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问题。今年国家计委对此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中央预算内安排的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将比去年增加近40%,增长幅度之大是历史上少有的。值得提出的是,这是在中央安排的预算内基建总投资比去年减少的情况下安排的。这些投资将主要用于大型水利项目、商品粮等农业基地和重大开发性项目的建设。国家在这方面虽然作了很大努力,但中央财力是有限的。增加农业投资,还要靠各地作出更大的努力,增强农业的后劲,主要还得靠农村自身的积累。
姬业成:增强农业后劲需要从深化改革、加强领导、提高农民素质、增强物质技术投入等多方面努力,但最终还是表现在增加物质技术投入上。有投入才有产出。
增强物质技术投入是需要花钱的,在国家逐步增加对农业投资的同时,地方也应增加对农业的投资,并注意鼓励农民增加对农业的投资。八亿农民对农业投资积极性的高低是农业后劲能否增强、农业能否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
当前农民的自有资金,用于生活消费的比重上升很快,而用于发展生产的比重上升则不是很快。以“六五”期间为例,1985年与1980年相比,农民人均收入增长107%,消费水平提高了71.9%,而用于生产的流动资金却只增加了28.6%。许多地方的情况表明,农民的投资意识还很弱,有了钱不知怎么用,不愿意、不敢、也不善于投资扩大再生产。大量的钱是用于盖房子,近7年全国农村建新房40多亿平方米,按每平方米投资30元计算,即用去了1200亿元,到处都是建房热。更令人可惜的是不少农民把来之不易的钱用在搞封建迷信、请客送礼上,盖庙宇、建祠堂、修坟墓……还有少数农民把钱垒在墙里,埋在地下。
农民的投资意识薄弱不能责怪农民。我们没有作好引导工作,政策跟不上,致使一些农民怕政策变,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需要大力加强对农民进行合理使用资金的教育,完善农业开发政策和承包政策,鼓励农民把钱投向生产,并从各方面为农民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开放金融市场,组织好农户之间、村际、乡际资金融通,刺激农民的投资欲。应该把引导农民提高投资意识,鼓励农民投资作为农村工作的一件经常性的大事来抓,使农民敢投资、会投资,使死钱变为活钱。
马永伟 (中国农业银行):努力增加农贷投入,进一步落实区域和产业信贷政策,调整贷款结构,发挥信贷的引导、粘合、催化作用,促进资金、技术和劳力等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有计划、有重点地支持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的项目和措施,是今年以至今后一个时期农村信贷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农业银行拟侧重抓以下几点:
第一、资金始终是制约农村商品经济的一个重要因素。各级农业银行和信用社必须把大力组织资金,扩大资金来源,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来抓,最大限度地缓解资金供求矛盾;
第二、要贯彻“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支持粮食生产有较大幅度增长;
第三、要逐步增加开发性贷款的比重。要支持农村开发利用荒山、草原、滩涂、水面等非耕地资源,适当增加林果业、畜牧业和水产业的贷款,为发展多种经营、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信贷服务;
第四、管好用活扶贫信贷资金;
第五、积极支持农村工业、商业、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总之,支持农业增强后劲,农村金融的服务领域是宽阔的,任务是艰巨的。农业银行系统要以改革为动力,大力筹集搞活融通资金,提高信贷资金效益,为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做出贡献。
“软投入”也应受到重视
卢良恕 万宝瑞(中国农业科学院):增强我国农业的发展后劲,科学技术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一些发达国家的资料表明,在20世纪初,农业生产率的提高,靠科技的作用不到20%,随着农业高度发展,如今科技作用已达到60—80%。
从我国的情况来看,据不完全统计,1979至1985年,全国共取得各类农业科技成果1498项。这些成果在农业生产中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全国首届发明展览会公布经济效益1亿元以上的科技成果32项,其中22项是农业方面的。“六五”期间科技对农业的增产作用约为30~40%。但我国科技进步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是很大的。据一些专家预测,在正常情况下,我国科学技术在农业中的增产作用到本世纪末可以达到60%以上。目前,我国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之所以还远不如某些发达国家那样大,除了不少科技领域的水平还比较低以外,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现有的不少科技成果尚未很好地推广,或者推广出去远没有完全转化为生产力。为此我们建议:
一、大力推广当前行之有效,农民易于接受的科技成果。这方面的成果目前还是很多的。例如,作物优良品种和杂交组合,“七五”期间,如果主要作物良种做到普遍更新一次,按增产10%计算,估计全国可增产粮食150亿公斤,棉花500万担;
二、紧密围绕农业生产关键性科技问题,联合攻关,早出成果;
三、加强应用基础研究,为农业发展提供科学技术储备;
四、建立和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善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目前还比较普遍存在着机构分散,农业科技的普及推广出现“断层”、不配套,队伍不稳,服务范围狭小,缺乏活力等状况。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工作,今后应当把重点放到县一级,强化乡一级,建好村一级,以期尽快形成上下相通,左右相连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网络;
五、改革农业科技、教育,提高农村干部和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刘中一(国家计委):农业发展后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按照商品经济的要求改造农业的经营管理。中国的农业经济,正在从单纯务农向多部门经济方向发展,从分割、封闭状态向开放型发展。这是一个广泛、深刻的转变。实现这个过程,对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活动的经营管理,提出了完全不同于过去的要求。从一定意义上讲,改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经营管理思想,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对于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增强“后劲”、加速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对于这个问题的重要性,目前还没有足够的估计,也尚未引起普遍的重视。
可以预言:在商品经济迅猛发展,市场机制日益发挥作用,竞争性愈来愈强的趋势下,谁对经营管理的重要性认识早,对商品经济的适应性强,经营管理的能力和水平高,谁就能取得主动和优胜。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和精明灵活的经营能力,是保证和促进农业生产、活跃和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条件,因而也是加强农业“后劲”的一大支柱。
吕世简(国家经委农业局):增强后劲,注意农业自身“节支”很重要。用不着花多少钱,却可以起很大作用。比如,近年来,我国耕地平均每年减少600万亩,1984、1985两年尤为严重,每年竟减少1100万亩。照这样减下去,怎么得了!还谈什么后劲!当然,建设占用是不可免的,但依法严格管理,争取尽可能少占是完全可以办到的。再比如,近几年绿肥种植面积一直是减少的,有机肥的利用也不受重视,应当采取奖罚政策,予以改变。扩大复种的面积,也是一项重要的增产措施。我国本来人多地少,而且发展趋势是人继续增、土地继续减。这种客观现实,逼着我们搞复种。实践表明,只要水、肥、种等条件跟上,扩大复种的效益是显著的。
郭书田:从长远看,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生态农业。现在很令人鼓舞的是有的地方在这方面已走在前面了。如江苏海安、安徽阜阳、河南的商丘、周口等地,应予以高度重视。
苗复春(国务院办公厅):不论就目前来说,还是从长远计议,培植农业发展后劲都不能不靠综合开发利用农村资源。我国农村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是十分丰富的,山多、水多、矿藏多,动植物种类繁多,农用地面积也不算少。尽管各地自然条件不一,经济发展也很不平衡,但是发展潜力都很大。只要有什么资源就想办法开发什么资源,有什么优势就发挥什么优势,山上山下、地上地下,立体经营,综合开发,坚持“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就能够搞活农村经济,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地发展。
诚然,综合开发农村资源,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其中最主要的是资金和技术。但是,应该看到,也只有立足资源的开发利用,才能不断积累资金和技术。增加农业投入,国家支持自然是必要的,但毕竟有一定限度,主要还是要靠农业自身积累,不断“滚雪球”,启动农村内部经济活力。
卢良恕 万宝瑞:农民技术教育,是当前农村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科学技术是一种潜在生产力,只有在它与具体的物质生产相结合之后,才能转化成直接生产力。而农村广大干部和农民就是这两者的“粘合剂”。我国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民是文盲和半文盲,因此,除了要办好高等农业教育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外,提高广大农村干部和农民文化、科技素质是当务之急。全国现有农业专门人才近60万人,大多数已成为骨干力量,他们迫切要求知识更新。全国农村现有1.2亿初高中毕业的知识青年,他们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主力军,是我国农村主要智力资源,应把他们作为培训的主要对象,有计划的进行专业培训,岗前和岗位培训,特别要抓好对贫困落后地区的科技培训,使科学技术成为脱贫致富的“加速器”。
王贵宸:增加智力投资,不断提高劳动力素质,是增强后劲中容易被忽略的问题。我以为很重要。可以重点抓三方面:一是注意培训回乡的高、初中毕业生;二是改革农村教育体制,重点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三是让能人充分发挥组织作用。
(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