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我的权力观(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2-19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我的权力观(下)
大庆市人事监察局调配科长 魏兴柱
权力是责任
在调配工作实践中我体会到,调配工作不是对干部的简单调换,而是通过合理的干部调配,达到充分开发人才资源的目的。调配合理,安排得当,使干部的聪明才智得到有效的发挥,使他们更好地为四化建设服务,这是人事调配干部应尽的责任。
在这样一个思想的指导下,几年来,我既注意从符合调入条件的人员中发现人才,又注意发现自学成才者。既讲文凭,又不唯文凭,重真才实学。这样做虽然要付出很多辛苦,去做沙里淘金的工作,但只要能发现“金子”,再苦再累也感到欣慰。
1982年,我接待了一个名叫张传利的同志。他问我大庆缺不缺英语翻译人才。我打量了他一下,这个年轻人也就三十出头,便问他是哪个大学毕业的。他告诉我,他十五岁入伍,原来是初中毕业。在部队受过英语短期培训,平时一直坚持自学,现已具备了大学英语专科毕业程度。我拿出抽屉里的英语教材让他读一课。他读得很流利,发音也准确。我们请市里几位第一流英语翻译对他进行口试、笔试。经考核认定,他的英语实际水平达到了大专程度。我们科及时提到局长办公会讨论,很快批准了他的调入申请。我又给他联系到供电公司当英语翻译。张传利到大庆后表现很好,1984年4月,他参加大庆无学历外语人员考试,取得了第一名。同年10月,他又参加石油部组织的考试,是大庆应考人员中成绩最好的一个。他当翻译两年,译出十二万字英文资料。去年,组织派他去美国考察,他圆满地完成了任务。现在,他已被提为供电公司基建办副主任。
人事调配干部要把自己掌握的权力用在为人才服务上,就必须树立人才观念,心里时刻装着“人才”二字。这样才能及时发掘人才,满足四化建设的需要。这些年来,无论是接待来访者,还是阅读群众来信,无论是处理工作,还是与人闲聊,只要发现对大庆有用的人才,我都想法“挖掘”出来。
对于大庆急需的人才,我们坚持以最快的速度履行审批手续。为了抢时间,有时打破常规,为人才打开方便之门。乙烯电厂从外省调入一批急需的技术干部,我们只用一个多小时就办完了平时需要一个多星期的事情,保证了电厂按时开工。
1983年12月,人事已冻结,干部调动也停止了。轻工局送来一份报告,要从外地调入一名大学毕业、有多年实践经验并考试合格的土建工程师。报告中说,如果今年办不成,明年原单位就不放了。我很快向局领导作了汇报,领导同意按特殊情况处理。我放下其他工作及时阅档、审档,发现这位工程师在部队时负过伤。当时医生鉴定为腰椎轻度压缩性骨折,腰部常痛,活动受限制。为了弄清情况,我对他进行了面测,又领他到医院作了检查,证明腰伤已愈,活动正常。局里很快批准了他调入申请。这个工程师拿到调令时感动地说:“你们把我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办得这么快,这么认真,出乎意料。从你们的工作中,我看到了大庆人事部门爱惜人才的心情。”
有些专业技术干部要求调走,有的是因为确有实际困难。但也有的是因工作不顺心,生活条件不满意。对于后者,做好挽留工作,也是调配干部应尽的责任。有个医生是“文革”前医学院的毕业生,业务上有些成就。因住房问题未解决好,要求调走。我感到我们每年花很大的代价从外地调入骨干医生,而市内有水平的医生却因为我们没做好工作向外流。于是决定做挽留工作。我先到下面了解情况,接着又和有关同志一起多次找他谈心,并积极帮助他解决实际困难,使他很受感动。
权力是动力
有的人把权力当成阶梯,当成砝码,当成捞取好处的手段。我觉得,权力是党和人民交给我的一副重担。我有许多方面不适应这项工作,总是担心干不好,会给党的事业造成损失,思想上压力很大。怎么办?在困难面前却步吗?这不是一个共产党员的态度。只能把压力变成动力,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刻苦钻研业务,搞好调配工作,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当个称职的公仆。
搞好干部调配,很重要的一条是建立健全必要的规章制度,这样才能做到工作有标准,办事讲程序,处理问题有依据,说话有根据。1980年我当干部调配科长时,调配工作没有一个成文的规定。当时我感到干部调配科权力不小,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容易出漏洞。那时调入干部又不考核,只凭档案中的死材料来认定是否合格,弊病不少。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在领导的支持下,我们科建立了对调入干部的考核制度。这样做,既筛出了滥竽充数者,也抵制了不正之风。1981年底,我们在总结前段工作的基础上,用了四十多天的时间,深入到三十多个单位调查研究,起草了一个《干部调配工作暂行规定》。1984年,全科同志又进行了二十多天的调查,对这个文件进行了充实完善,形成了正式文件,使我们市干部调配工作实现了制度化、科学化。
这些年来,我经常学习有关人事工作的文件,有关干部调配的政策法规,阅读有关人才研究方面的书籍。为了做好政治思想工作,学了点心理学、教育学。为了结合生产做好干部调配工作,还自学了采油工程、石油地质、化工、计算机等有关知识。经常不断地学习,提高了政策业务水平,增强了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有一次,从某大学分来一名学化学专业的毕业生。我们分配他搞泥浆研究工作。他以专业不对口为理由,不愿去报到,要求分到科学研究院或环保局。我明白他的心思,是嫌从事泥浆研究条件差。我针对他的想法,向他介绍了泥浆研究急需化学专业的状况,与他谈了条件与成才的关系,和他一起分析了他所学的主要课程与泥浆研究的关系,向他说明,根据他所学的专业,既可以分到科研院、环保局,也可以搞泥浆研究,而现在急需搞泥浆研究的技术干部,就应该到那里去。他见我对他的专业情况很清楚,不再提专业不对口的事,愉快地服从了分配。后来,他的工作很出色,成了技术骨干。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