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我国畜牧业前途无量——华北区城乡物资交流展览会畜产馆介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1-10-10
第2版()
专栏:

我国畜牧业前途无量
——华北区城乡物资交流展览会畜产馆介绍
参观了华北区城乡物资交流展览会的畜产馆,我们就会进一步认识: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前途是不可限量的。
我国的畜产品极为丰富,绒毛、猪鬃、蛋品、皮张、肠衣,每年都有大量出产,我国猪鬃的产量质量,向称世界第一。上述物品大宗出口,已有五十年至百余年的历史。但在国民党匪帮垄断、破坏政策绞杀之下,我国畜牧业曾经一蹶不振。解放以来,经过人民政府积极领导扶植,及有关专业公司的努力经营,我国畜牧业恢复发展十分迅速,畜产品出口量日渐增加,卖价逐步提高,国家收入随之加多,农牧民生活因而改善。
两年来,国营公司大量收购猪鬃、皮毛、蛋品、肠衣等畜产品,组织出口,换来相当数量的外汇,给国家增加了大量收入;同时,也就刺激了畜牧生产,改善了人民生活,推进了国家建设。现在,广大农牧民的畜产品及家庭副产品的销路问题,已经基本上解决了。在日伪及国民党反动统治时期积压的绒毛,也得到顺利销售的机会。人民政府实行了扶植生产的政策及减少中间剥削的价格政策,大大提高了出口价格。如紫绒出口价格,已超过解放前百分之一百九十三,驼毛价格已超过解放前百分之八十七,山羊板皮价格已超过解放前百分之五十八,猪鬃价格超过解放前百分之六百。这样,就使得农牧民的收入大大增加了。如榆次绒毛解放前每斤换米三、四斤,现在可换米十五斤,较前增加三倍以上;包头绒毛解放前每百斤换大布一·八匹,现在可换大布六匹多,较解放前增加三倍半。
内蒙古畜牧业发展的情况,可以作为我国畜牧业发展情况的缩影。
内蒙古的畜牧业,曾经是很悲惨的。在日寇、国民党反动派的抢劫掠夺之下,内蒙古的畜牧业遭受了严重的破坏,牲畜数量急剧下降,牧民生活陷于极端贫困状态。只是在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与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内蒙古畜牧业才逐渐走向恢复与发展。
五年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对牧畜业采取了积极保护与奖励发展的方针,并且进行了防疫、打狼、储草、打井、修盖圈棚、保护牧场、调剂饲料、改善饲养管理方法等一系列的具体措施。因此,大大地提高了牧民的生产情绪,使牧畜业迅速恢复。一九五○年牲畜纯增殖率达百分之十点四八。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在贯彻发展牧业生产政策上,曾采取了各种有效措施。首先是教育和组织牧民,改变过去“靠天吃饭,听天由命”的思想,积极地与灾害作斗争。为了防治兽疫,政府已培养出来三百多防疫人员,进行防疫与治疗工作,大大地减少了牲畜的死亡。据一九五○年统计:治好各种病畜四万九千余头,超过一九四九年七倍。每年都进行着牛瘟与炭疽病的预防注射。今年全自治区牛瘟预防注射,要占总牲畜数量的百分之九十。狼害是牲畜发展中的重大灾害;解放前,每年被害牲畜约达十余万头。解放以后,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积极动员与帮助牧民展开了打狼运动。一九五○年全区打狼一万三千五百五十三只,狼害已大为减少。以往牧业区不习惯打井、打草和搭盖圈棚,现在亦日益重视这些事情。一九五○年仅察哈尔盟就打了六百四十四眼井,修复了五百二十二眼旧井,并给每头牲畜打了一百斤草。冰河未解冻时,牲畜的饥渴之虞,已逐渐减少。为了改进牧畜,前后已建立了公营牧场六处、种畜场一处。政府曾拨发牧业贷款,帮助牧民调剂和增添种畜,例如昭乌达盟
一九四九年种畜很感缺乏,而到一九五○年时,每十八匹骡马、二十一头母牛都有了一个种畜。广大牧民积极地贯彻人民政府的牧业生产政策,在生产运动中,涌现了大批的牧业劳动模范。例如四年间增加牲畜四倍的出色的察哈尔盟青年劳动妇女林桑玛,锡林郭勒盟放马能手哈音金,勤劳增畜的忠对等牧业生产先进人物。
由于牧业经济的迅速恢复与发展,牧民的生活显著地提高了。牧民出卖牲畜、皮张、毛绒等畜产品的数量日渐增多。例如呼纳盟一九五○年出卖的牲畜,比一九四九年增加了百分之十二强。锡林郭勒盟仅出卖羊毛所得小米,即足够全盟五个月的食粮。再加上废除了旅蒙商掠夺式的中间剥削,畜产品的价格更相对地提高了。“一个烟嘴换一头牛、一双皮靴换一匹马”的现象,已成了历史陈迹。现在平均一个牧民一年的收入,约超过一个农民一年收入的百分之四十四左右。牧民的购买力大为提高,他们每年购入大量的布匹、绸缎、米面、砖茶、针织品、糖、鲜果以及靴子、装饰品等,这就扩大了工业品市场。(附图片)
以牧畜为生的人民正在牧放羊群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