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阅读
  • 0回复

全国税收理论讨论会简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2-23
第5版(理论)
专栏:学术动态

  全国税收理论讨论会简介
  不久前,中国税务学会在武汉市召开了全国税收理论讨论会,讨论了下述税收理论和税收工作问题。
一、关于税制建设问题。会议的主要看法是:经过几年的改革,我国工商税制已由原来的以流转税为主的单一税制结构,转为以流转税、所得税为主,其它税相配合的新的复税制结构,这是税制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突破。但税制建设还要经历一个继续改革和完善的过程,才能实现税制结构的进一步合理化、法制化,更加适应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会议提出,改革税制要有一个总的发展战略和远期、中期、近期分阶段实施计划,要有一个战略性治税思想,贯彻从经济到财源的方针,从而搞活企业,发展生产,培养和扩大财源。要按统一、协调、公平、准确、简便的原则使现行税制格局合理化。改革的内容主要是:调整流转税结构,扩大推行增值税,统一所得税制并使其规范化,扩大地方管理地方税的权力,调整、简并特种目的税,探索统一开征社会保险税(费)的可行性。
二、关于企业所得税负担问题。一种意见认为,负担过重,应降低税负。另一种意见认为,目前一些国家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实际上是与减少所得税的扣除和扩大计税基数相联系的,有的国家还相应增大了流转税,虽然纳税人之间税负有所变化,但总的负担水平并没有减少。我国企业所得税最高税率虽然是55%,如扣除税前还贷及各种税收优惠措施,实际负担率国营企业约46%,集体企业约32%,乡镇企业约24%,比一些国家的税负水平都低。加上我国国营企业由国家无偿投资,资源无偿开采,与国外情况不同,不能笼统地说我国企业所得税税负过重。但目前由于我国所得税制不统一,税负存在着不平衡现象,部分大中型企业活力不足,从进一步理顺国家与企业分配关系考虑,又必须逐步统一税制,合理地确定所得税的量度界限,解决高税率、多减免、实际负担低于名义税率的矛盾。
三、关于公平税负问题。会议认为,这个问题的提出不是偶然的,是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公平税负与合理负担、区别对待,三者互有联系,又各有区别。公平税负是指在同等条件下,应当同等税负,是企业在同等条件下开展竞争的必要条件;合理负担侧重于讲税收量限的合理性;区别对待是指运用税收弹性,体现奖限政策。大家反映税负不平的问题主要有:因受不同经济性质体现区别政策的影响,同一课税对象,多税种并立所造成的税负不平;因税制自身不合理(如重复征税、分户定率)所造成的税负不平;因财务制度不统一和减免税政策不合理及越权减免造成的产品或企业之间税负不平等。大家认为,税负不平的危害很大,它使税收失去严肃性,财政收入失去稳定性,企业失去平等竞争的基础,税收调节功能失去有效性。所以,税制改革必须把贯彻公平税负、鼓励竞争的原则放在重要位置,认真对待。
四、关于农村税制问题。会上反映的突出问题是,现行农业税已与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形势不相适应。有的产品存在着产品税与农林特产税重复征收现象。有的产品因产品税列举品目不全,而未能征税。新的经营形式如雇工户、承包户、联营户、合作企业出现后,税收政策与征管没有跟上。代表们认为,农村税收是一个整体概念,应当把工商税制与农(牧)业税制的改革联系起来通盘考虑,统一设计改革方案;应当保持税收政策的连续性,变动不能过于频繁;对不合理的减免税应作适当调整。他们还提出要通过把农村税收与县、市财政预算以及乡财政挂钩,来调动地方积极性,加强农村税源的控制管理。
五、关于税收征管问题。当前出现的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在经济利益原则发挥作用和税收成为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的情况下,个人与国家、局部与整体、地方与中央经济利益的矛盾集中地反映在税收上。日益尖锐的经济利益之争与日益软化的税收手段之间,矛盾越来越突出。偷漏税,干预税收执法权,滥行减免税,向企业摊派、集资等有失控的迹象,大量的财源流失所造成的财政困难,将逐步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的制约因素。大量的财源流失,也将促使积累和消费基金双膨胀。因此,加强法制,实现以法治税的问题,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这个问题的解决,除了要健全法制外,还与改革现行财税管理体制、理顺税务机构密切相关,必须一并加以解决。另一个问题是,应按科学、有效、规范化的要求,尽快建立新的征管体系,包括征管办法程序化,征管手段现代化,动员社会力量,依靠群众办税,以及逐步实行征管、稽查、监察三者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征管体制等。
(韩绍初)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