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戏追观众人不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2-24
第8版(副刊)
专栏:

  “戏追观众人不尽”
  梁秉坤
来到塞上古城——银川,宁夏话剧团的同志们为我讲述了不少动人的事情——
一辆装着布景片和服装、灯光、效果的大木箱,大木箱上又坐满了演员的大卡车,在欢声笑语中奔驰在尘土飞扬的农村公路和小路上;坐在这种特殊“硬座”车上的人们,经过一天的颠簸,下车以后,每个人除了眼睛和牙齿是白颜色的以外,都变成了两脚麻木、一时不会走路的“土人”;
这辆“大篷车”从1985年开始,已经演出了两个春夏秋冬,它的足迹遍布在银川郊区、贺兰县、永宁县、陶乐县、吴忠县、灵武县、阿拉善左旗,以及固原地区的山山水水。
夏天,在35℃的烈日炎炎之下,演员们把背阳的地方让给观众,宁肯自己被酷热的太阳晒得汗水湿透了服装,甚至晒得晕倒在舞台上;
冬天,在-21℃的冰天雪地里,演员们把向阳的地方让给观众,宁肯自己被寒风吹得手脚发麻、浑身发抖;
观众里三层外三层地把演出的场地——村小学校的操场,围了个水泄不通,年轻的后生站在自行车的后架上看戏,年轻的妇女站在板凳上边奶着孩子边看戏,老汉们却坐在低矮的墙头上搂着树干看戏,他们都是一看就两个多小时;
戏正要开场,突然天空下起了瓢泼大雨,演员们劝观众回家,答应明天一定再演,老乡们一个也不肯走,齐声喊:“打老远来看戏,我们不怕淋!”演员们感动了,决定冒雨演出,两个多小时下来,台上台下个个浑身湿透;
“大篷车”的演出1985年是171场,1986年是242场,每场观众从几百人到几千人,累计起来,最保守的估计也要在40万人次左右。
20几个演员既要演戏,又要运景,还要装拆舞台,更要兼管灯光、服装、化装、道具、效果,为了演出有时一天只吃一顿饭,演出结束以后就挤住在车马大店里或老乡的窑洞里;…………
我是一个建国初期的文工团员,这一切对我来说,是那样的熟悉,又是那样的陌生。
在话剧演出不够景气的情形下,宁夏话剧团同志的体会是“戏等观众不见人,戏追观众人不尽”。演员们找到了观众,受到了欢迎,信心增强,队伍巩固,事业上得到了发展,他们深深地感到苦中有甜,苦中有乐。透过他们“下得去,呆得住”的行动,我仿佛看到了一种闪光的精神。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