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漫说文化工作的效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2-24
第8版(副刊)
专栏:文化雅俗谈

  漫说文化工作的效益
  汪菊平
一谈文化工作,首先会想到它的社会效益,即文化工作给社会带来好的、有益的影响,社会效益一般不能够用货币的价值尺度来直接度量其价值状态。要发展文化工作,又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因而又不能不谈它的经济效益。
文化工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存在着明显的逆反和共生,这种逆反和共生,构成了文化工作的一组矛盾运动。
我们现时的文化工作,大致可以分为无偿和有偿服务这两种情况,前者如广播、电视等,由国家拨给经费,只要求产生社会效益,不要求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后者如电影、出版等,在要求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还要尽量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的确,文化工作有时确实有着与商品生产部分地相类似的地方,文化产品也确具商品的一般属性,这是因为其中凝结着文化工作者的劳动,这种凝结在文化产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文化产品的经济学意义上的价值。文化产品在“使用”或“消费”,即被人们欣赏的过程中实现其使用价值,它提供给欣赏者的“文化质”和“文化量”远远超过了欣赏者为了欣赏而交换付出的“物质量”。在商品交换中,首先要以物质生产所耗费的一定量的人类劳动为标准来建立一定量的比例关系。我们的文化产品投放“市场”,首要的不是为了换取这种比例关系的“价值量”。我们不要求也无法要求文化产品“价值量”的等量回收。
但是,文化产品,不仅通过潜移默化,影响社会的主人——劳动者的素质,而且有的可以间接参与经济活动。在这里,让我们谈谈被许多人所忽略了的图书馆是怎样为社会服务的。应当说,图书馆的产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过程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活动,渗进了越来越多的与经济密不可分的成分,现代图书馆一般地被认为具有如下职能: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传递科技情报、社会教育、采集提供信息和保存文化遗产等,从不同类型的图书馆来看,高等院校的图书馆实际上已参与学校的教学活动,成为高校的三大支柱之一;科研系统的图书馆成为科研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必备条件;公共图书馆直接向社会开放,为社会公众服务,图书馆被誉为“没有围墙的社会大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宝库”和“知识喷泉”。图书馆事业以普及和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多途径多功能地为读者服务实现其社会效益,当然也可以产生间接的、长远观点上的经济效益。有的图书馆积极准确地提供资料使我方与外商经济谈判时节约外汇几千万美元;有的企业依靠图书馆的图书资料服务救活了一条生产线并开辟生产新工艺;有的图书馆采集整理各种信息,为党政领导部门决策起到参谋作用。同样,文物博物馆工作已经和旅游经济紧紧结合在一起,它可以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进而带动交通、航空、邮电、建筑、商业、服务业、工艺美术和农副土特产品加工业等一大批经济行业的繁荣。西汉古墓葬的发掘和长江上游及支流区域的考古工作为葛洲坝水利工程的设计建筑提供了重要的地质水文依据。
可见,文化工作可以使文化资源形成质的飞跃性的增值,其“值域”既是文化工作经济效益的体现,又是文化工作社会效益的“物化”。
从长远看,文化工作的效益更重要的表现在为劳动者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能量,提高劳动者自身的文化水平,从而促进生产水平的提高,正是在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一点上,文化工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了最终的统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