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我国超导体研究又获重大突破 发现绝对温度百度以上超导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2-25
第1版(要闻)
专栏:

  我国超导体研究又获重大突破
  发现绝对温度百度以上超导体
本报讯 记者杨良化、王溪元报道: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员,首次发现在液氮温区100K以上条件下的超导体,在超导材料研究方面获得新的重大突破。
这项具有极大研究和应用意义的科研突破,是2月24日在新闻发布会上由中科院数学物理学部主任章综研究员宣布的。他说,自两个多月前取得起始转变温度48.6K和70K的超导迹象之后,物理所赵忠贤、陈立泉等十三位科技人员夜以继日地反复实验,终于又取得令人振奋的研究成果。他们在实验中采用的新超导材料,是主要成份为钡钇铜氧四种元素的改进的钡基氧化物。测量结果表明,这种材料超导中点转变温度为92.8K,转变宽度为4K,起始转变温度在100K以上(电阻线性过渡到非线性的变化在110K附近),出现零电阻的温度为78.5K。这是长期以来国内外科学界梦寐以求的首次在液氮温区获得的超导体。
所谓“超导”,是指导电材料在一定条件下电阻变为零的性质。人类最初发现物体的超导现象是在1911年。当时荷兰科学家发现,某些材料在极低温度下,其电阻完全消失,呈超导状态。从理论上讲,电流在超导体中传输没有能量损失。这是一种具有极大经济效益的理想传输状况。事实上,人们在向远处输送电能的时候,总要因电阻存在而在中途消耗掉大量电能。
多年来,人们一直在寻求能进行超导传输的材料,并把某种材料从有电阻变为无电阻时的温度称为它的转变温度。这个温度以绝对零度(-273℃)为基点计算,绝对温度以上多少摄氏度即表示为多少K。当年荷兰科学家测定出水银的转变温度为4K,即-269℃。由于这种极低温度的条件过于苛刻,很难具有实用价值,此后,各国科学家不断寻找转变温度较高的超导材料。1973年美国科学家测得铌三锗的转变温度为23K,去年瑞士IBM实验室发现钡镧铜氧化物在30K条件下可能存在超导性。去年年底,美国报纸报道休斯敦大学朱经武教授发现钡镧铜氧系列材料的转变温度达到40.2K,近日又有华裔科学家朱经武、吴茂昆发现98K情况下超导体的报道。
参加新闻发布会的中科院学部委员、物理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管惟炎认为,中科院物理所一改前人用液氦的办法,首次利用低成本的液氮为冷却剂发现新超导材料,这就把国外学术界认为要到2000年才能实现的目标大大提前了。这一突破性的成果可能带来许多学科领域的革命,它将对电子和仪器工业发生重大影响,并为实现电力超导传输、数字电子学革命、制造大功率电磁铁和新一代粒子加速器,以及医学上的磁共振成像等提供了可能。
据悉,有关这一发现的学术报告,近期将在中科院学术刊物《科学通报》上刊登。(附图片)
  中科院物理所研究人员正在实验室里观察新超导体。
陈 锦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