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关于老企业技术改造的若干建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2-25
第2版(经济)
专栏:

  关于老企业技术改造的若干建议
从哈尔滨市“一五”时期重点项目技术状况调查情况看,目前一批老企业设备老化,技术陈旧,素质下降,这些问题,长期未能解决。症结所在,一是盲目追求高速增长和外延发展;二是折旧率低;三是折旧基金使用不合理。建议让一批老企业“休养生息”,提高企业留利水平,逐步提高固定资产折旧率,并使企业具有调剂使用自有资金的自主权。
国务院经济技术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哈尔滨市是“一五”时期建起的老工业基地。为了了解老企业的设备更新技术改造问题,我们以该市“一五”时期13个重点项目(哈尔滨电机厂、汽轮机厂、锅炉厂、轴承厂、伟建机器厂、东安机械厂、东北轻合金厂、量具刃具厂、电碳厂、电表仪器厂等)进行调查和考察。
设备老化,技术陈旧,素质下降
“一五”末期,哈尔滨市工业总产值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居第七位,劳动生产率居第六位。30年后的今天,即“六五”末期,其工业总产值在全国大中城市中退居到第18位,劳动生产率退居全国20个城市中的第15位,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居第16位。为何如此?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缺乏对原有工业企业的技术改造,致使设备老化,技术陈旧,效益下降,老企业原有的经济技术优势日渐丧失,生产裹步不前。
哈尔滨电机厂等10家企业是全市完成国家计划和财政任务的主要承担者,也是哈市经济发展的重要骨干与支柱。30多年来,这些企业累计实现税利39.7亿元,为全部固定资产原值的1.88倍,其中上缴税利27.3亿元,为全部固定资产的1.29倍。由于忽视设备的更新,“只用不养”,这批企业的技术落后,厂房破旧,设备磨损。到1985年底,10家企业的设备净值占原值的比例为50.4%,设备平均役龄18.2年,多数已是“超龄服役”。
东北轻合金厂的关键设备水压机,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落后40余年。哈尔滨汽轮机厂50年代的设备占全部设备的76.6%,70年代以后更新添置的较先进的设备只占4.5%。电缆设施在地下埋藏30年之久从未换修,管道堵塞,电缆“放炮”,威胁地面操作安全。1985年除夕之夜,正当人们喜庆春节之际,电缆突然“放炮”,全厂顿时一片漆黑,车间停机,群众扫兴,影响生产和生活。哈尔滨毛织厂有三分之一的设备是日伪时期留下的“老古董”,全厂4万平方米厂房中,有近一半的危房无钱翻修。在面积不足500平方米的第三生产车间,竟用了20多根支柱顶着房梁,织机上面用塑料布搭成临时帐篷挡雨。工人形容说:“房梁拄着棍,门窗全走位,墙面咧着嘴,房顶淌眼泪。”哈尔滨皮革厂的两个主要生产车间墙壁外倾,墙面写有赫然醒目的大幅标语:“切莫靠近,有生命危险!”车间为此设专人值班看管。该厂第二车间的木板天棚因年久腐朽,工人通过时胆战心惊。
问题长期不得解决的症结所在
调查表明,最根本的原因,一是指导思想上盲目追求高速增长和外延发展,重基建,轻技改;二是固定资产折旧理论和技术改造政策本身的偏差。当然一些非经济因素也不可忽视。
折旧率低,折旧费少,制约着企业的技术改造。据哈尔滨市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企业平均折旧率达到3.7%,大中型企业一般为5%左右,高的达到6—7%,低的只有2%左右。即使这样,企业仍然反映折旧率过低,难以满足更新改造和安排退废资产的需要。哈尔滨电表仪器厂设备折旧率1973年前为1.98%,全厂设备需使用51年才能折完。1980年折旧率提高到3.48%,需29年折完。1985年开始实行设备分类折旧办法,综合折旧率为5%,如果将折旧提取的全部资金用于设备更新和大修理,也需20年才能改变设备原有技术状况。这与目前发达国家平均10年左右更新一次的周期相差甚远。
折旧基金的使用不够合理。1967年以前我国企业固定资产折旧基金全部上交国家。从1978年起改为30%上交国家,70%留给企业和主管部门。上交比例仍然过大。相当部分被挪作兴盖宿舍或福利开支。哈市地处严寒的北方,房屋建筑单价费用比南方高80%,多年来,企业职工住房欠帐尤其严重。为维持工人的基本居住条件,绝大部分企业不得不挪用折旧基金筹盖职工宿舍。东北轻合金厂近年内从折旧费中挪用1258万元盖了家属宿舍。汽轮机厂今年留用折旧基金1200万元,600万元全部用于盖职工宿舍。此外,用折旧费替代福利开支的事情亦不乏其例。企业普遍反映主管部门对各项基金管理过死,不利于企业掌握技术改造的主动权。如折旧费和大修理费不能捆起来使用,“买酱油的钱不能打醋”,有时修理设备的费用比买台设备还要高,但因折旧费只能作折旧费用,只好花大本修复“古董”。
现有信贷政策抑制了企业更新改造的积极性。实行“拨改贷”以来,信贷政策并没有改变长久以来重基建、轻技改的方针。其表现为:一是基建贷款利率低于技术改造贷款利率1%—3%,这在实际上起到助长“外延”,轻视“内涵”的倾向。二是规定技术改造的贷款只能用改造后实现的新增利润偿还,事实上,这部分资金常常连贷款利息都还不上。企业深感技术改造费力不讨好,吃力不获利,多搞不如少搞,少搞不如不搞。
此外,为期甚短的厂长任期制及过重的社会负担是阻碍企业技术改造的重要非经济因素。目前厂长最关心的当务之急乃是当前生产任务能否完成与职工的福利待遇能否实现,无暇顾及长远,不得不急功近利。如果说宏观投资决策中重基建、轻技改是造成老企业生机不断衰弱的主要动因,那么,企业行为短期化则使企业的机体加速颓衰。
解决老企业技术改造的政策建议
为了进一步贯彻“七五”计划关于“坚决把建设重点切实转移到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改建扩建上来,走内涵型为主的扩大再生产”的方针,切切实实把老工业基地、老企业的技术改造任务抓紧完成,提出几点建议:
1、对于老工业基地中大中型企业,要一个一个地确定更新改造的任务和步骤。选择一批象哈市那样的老工业基地,作为重点改造的目标,采取急救措施,通过“输血”,使老工业基地返老还童,获得“造血”机能,得到新生。对五六十年代建立的大中型老企业,应在“七五”期间按轻重缓急全面制定改造计划,使企业“休养生息,入院治疗,恢复健康,增进生机”。
2、进一步提高企业留利水平。目前企业税负担过重,自有资金不足是影响更新改造的一个重要因素。建议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区别对待。一般讲,50年代建厂,改造任务重的留利水平提到40%左右;60年代建厂的,留利水平提到30%左右。同时分期分批减免这些企业的调节税和交通能源税,为企业后几年的改造创造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同时,要严格规定老企业用于技术改造资金在留利中的比例。
3、逐步提高现有固定资产折旧率,有计划、分步骤、按行业分类进行。
4、改进专项基金的管理办法,使企业具有自有资金的调剂使用自主权。除了留利中的奖励基金部分要控制比例外,生产发展基金、折旧费、大修理费以及新产品开发基金等,应明文规定允许企业自行调剂使用,主管部门和银行不要多加干涉。但对使用各项专项基金筹建的项目,要严格把关,切忌挪用于基本建设。在对企业的更新改造投资效益考核指标中,除原有的新增能力、新增产值利税和节约原材料、能源三类指标外,还应增加反映扩大品种,提高产品质量、性能的综合指标,促使企业把技术改造的重点放在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上来。
同时,为企业的技术改造提供优惠的信贷政策;建立职工住宅基金;采取综合治理,逐步过渡的办法,解决企业办社会的问题;不断完善厂长任期制;进一步扩大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改造援建的项目;改革现有固定资产管理体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