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黄克诚同志在苏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2-26
第5版(文件·报告·回忆录)
专栏:

  黄克诚同志在苏北
  江星 邵时安
黄克诚同志与世长辞了,是我党我军的重大损失。我们在苏北根据地工作过的同志失去良师,不胜哀悼之至!
回想1940年秋,黄克诚同志自山东驻军营地,奉党中央和军委的指令,率领八路军南下,执行援助新四军的艰巨任务。我南下大军在黄克诚同志的指挥下,越过了日伪的重重障碍,象一把锋利的钢刀,直插陇海路南,胜利地到达苏北平原,和陈毅代军长会师了。
在我新四军新军宣告成立后,黄克诚同志的主力部队,随即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三师的威名,敌人是知道的:1943年冬,伪军孙良诚从华北要调到苏北盐城时,本来打算由北南下到陇海线沿大运河从涟水向东通过我根据地,直达盐城,结果敌伪不敢轻于一试,只得改道沿运河到扬州,从江面上敌伪地区转赴盐城。事后他们也得悉我三师主力在黄克诚同志和洪学智参谋长的布置之下,等待他们进入我中心地区,予以前后夹击,拟将其全部歼灭,结果没有敢来麻烦我们三师的同志。
黄克诚同志对苏北根据地的建设,是花去了很大精力的。如建党、建军、建政,无不如此。在抗日战争中期的相持阶段时,黄克诚同志再三告诫我们,一定要领会毛泽东同志的持久战思想。他曾说——按照我三师的军事力量在一两天内,打下苏北十来个县城,是可以办到的。但要问打下之后,敌人再拼凑兵力反扑过来如何办?图一时之快是不行的。
黄老为解决部队的给养及民需起见,1943年秋,指示三师部队,打物资仗,打经济仗。在盐阜边区,到陈家洋即盐围子,歼灭了这一个据点里的日伪军,并发动四周的群众,去据点里把所有的存盐都抢运出来。参加运盐的,可以得到较多食盐,借以解决这年冬季到来之前的农村腌菜问题,同时又改善了部队生活。此外,等待棉花收获季节到来时,又指示部队去攻占海边的合德镇(今射阳县),向敌人要棉花,把这里棉花仓库存货全搬到根据地里面来为我使用,农民参加运棉的,也均有合理的分成可取,做到了军民皆大欢喜。但是,要打下这两个据点,须付出一定的代价。在攻占合德据点时,我三师二十二团团长陈发宏同志英勇牺牲了。
1945年日本宣告投降,我三师主力奉命北上,开辟东北根据地。在黄老的统率下,三师胜利到达山海关,完全步行,从秋末走到冬初,关外已是雪盖满地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