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大风雪之后——经互会运输大动脉经受考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2-26
第7版(国际)
专栏:

  大风雪之后
  ——经互会运输大动脉经受考验
年初几场大雪过后,苏联《真理报》派出大批记者前往苏联西部边境,对边境内外几处铁路转运站的情况作了采访,并用了几乎一个版的篇幅进行了报道。因为大雪封路,使苏联通往经互会国家的铁路运输一度中断,造成大批转运货物积压。大雪和严寒不仅考验了这些铁路枢纽的转运能力,也暴露了潜在的弱点,这不能不引起苏联当局的关注。
目前,苏联通往经互会国家的铁路通道主要有3条:一条通过布列斯特同波兰的马拉舍维奇相接;一条通过苏、捷、匈三国交界处的乔普进入捷、匈;另一条经罗苏边境的索科拉进入罗马尼亚。此外,在波罗的海和黑海还开辟了海上铁路轮渡,使苏联同民主德国和保加利亚之间也建立了不经第三国领土的铁路联运。
马拉舍维奇是波兰东部最大的“陆运港”,日装卸能力两万吨。但机械化程度不高。大雪和严寒使装卸作业时间延长了一倍。捷境内的铁路,积雪最深处达3米。虽然清除积雪后已恢复通车,但当地铁路当局认为,要清运积压物资、恢复正常的运行时刻表,需作较大的努力。匈境内的扎浑站,日吞吐量3.5万吨。大雪之后,匈苏双方互换宽轨和窄轨扫雪车,及时清除了积雪,装卸作业没有停顿。罗马尼亚的索科拉,每年约有700万吨苏方货物和100多万吨罗方货物由此通过,相当于两国年换货量的一半。大雪之后,约有600多车皮的货物待运。被称为苏联“西大门”的乔普,每昼夜可通过近千辆车皮,平均每一分半钟通过一辆。大雪打乱了它正常的工作秩序,只能靠人力装卸,使作业时间延长四五倍。
经互会国家都是实行计划经济的国家,彼此之间的经济联系十分密切,铁路运输是否畅通,不仅直接关系到各国经济计划的完成,而且对经互会各国经济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因此,《真理报》在一篇评论中提出,必须尽快“为这条重要的国际干线建立可靠的后备力量,才不致阻碍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周象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