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重现巴尔扎克的艺术世界——访艾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2-26
第8版(副刊)
专栏:文心探访

重现巴尔扎克的艺术世界
  ——访艾珉
  钱宁
《人间喜剧》,这一巴尔扎克用毕生精力创造出的小说奇观,不久将被全部译成中文而出版。这项浩大的翻译工程的组织者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外国文学编辑艾珉。
记者:巴尔扎克曾将《人间喜剧》的创作比作是一个一再憧憬而又无法实现的梦想。对我国读者来说,渴望看到《人间喜剧》的全貌,似乎也是这样的梦想。听说,你们正在将这一梦想变为现实。
艾:我们出版社从1984年起,开始陆续分卷出版巴尔扎克作品全集,初步计划于1989年,即巴尔扎克诞辰190周年,将90余部小说组成的《人间喜剧》全部出齐,共25卷。然后,准备将书信以外的其他作品编成另5卷,构成30卷本的《巴尔扎克全集》。不过,我觉得,现在报道此项工作恐怕为时过早,到目前为止,发稿才发到第9卷,见书的只有7卷,走了不过1/3的路程。我想,还是等到《人间喜剧》全部出齐时,你再来采访,或许较为适宜。
记者:有些事情如同登山,登上顶峰的时刻固然辉煌,值得大书特书,但了解一下攀登者是怎样征服绝壁陡坡的,也许更有意义。在这项工作中,你们主要遇到了些什么困难?
艾:要说困难,首先就是译文了。常有人说,译巴尔扎克的作品,是件费力不讨好的事儿。巴尔扎克的思想跨度大,他的文字既蕴意丰富,又有些滞重,处理起来十分棘手。译巴尔扎克作品1万字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如果用来译其他作家的作品,说不定能译上三四万字。因此,找一个适合的译者实在不容易。从1980年起,我们就通过阅读大量译稿来物色译者,现在总算有了一支十来个人的骨干队伍了。为了能译出巴尔扎克作品的“味”来,并保持各卷译文风格的一致,我们不仅要求译者法语水平高,还要求他具有相当广博的知识。说到底,巴尔扎克作品的难译,还不完全在文字上。
记者:我多少有点糊涂了,你刚才讲巴尔扎克的文字很不好翻译,怎么现在又说他作品的难译并不完全在文字上呢?
艾:《人间喜剧》可以说是19世纪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真象有人形容的那样,社会有多复杂,《人间喜剧》就有多复杂。巴尔扎克几乎无限度地扩展了小说题材,从哲学、宗教、医学乃至银行的倒账清理、商界的债务诉讼,都一并闯入了文学的殿堂。译者的知识面如不宽,就会妨碍对巴尔扎克作品的理解,在翻译过程中,对他的作品就会感到难以驾驭。
记者:看来,翻译的功夫既在文字之中,又在文字之外。
艾:有些事情的艰巨,只有干起来才能有所体会。比如,各卷译文中人名、专名的统一,看起来只是一项单纯的技术性工作,但做起来却复杂得难以想象。《人间喜剧》出现的人物,少说有两三千,加上涉及到的历史人物和文学人物,总数已经上万;要是再算上地名、街名等,数目就大得惊人了。我们特聘了一位极其认真负责的退休老同志协助这项工作,他将已出版的书里所有曾出现的人名和专名一一作了卡片,卡片已积了十多抽屉,把家里弄得象个档案馆。
记者:巴尔扎克曾说,小说家应当是自己同时代人们的秘书。作为《巴尔扎克全集》的责任编辑,你也许将是中国从头到尾读完《人间喜剧》的第一位读者,你认为巴尔扎克这个“秘书”当得如何?
艾:不敢说我就是读完《人间喜剧》的第一个读者,但对巴尔扎克的深刻和伟大,我确有体会。《人间喜剧》可说是小说领域规模最大的“系统工程”,其他作家也许能成功地刻画某些人物,反映社会的某一侧面,巴尔扎克却使我们看到了整个一个时代。他的伟大不在于对社会作了静态的观察和描摹,而在于他将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视为一个变动的整体,对历史的巨变以及这种巨变对各种人物的命运和心灵的影响作出深刻的动态性描绘。另外,一般读者也许想象不到这位现实主义大师在有的作品中还采用过荒诞的形式吧?现在不是流行“全方位”这个词吗?希望《巴尔扎克全集》的出版,使我国读者对巴尔扎克也能有个“全方位”的了解。(附图片)
接受采访时,她只谈巴尔扎克,不愿多谈自己。也许,对某些记者“妙笔生花”的本领,她是颇存几分戒心的……
苗地插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