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寂寞人间谁知?——记北方左联盟员李树棻的“生死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2-26
第8版(副刊)
专栏:

  寂寞人间谁知?
  ——记北方左联盟员李树棻的“生死谜”
  杨纤如
故事传说与戏曲表演中,常有人死又还阳的情节,而现实生活中当然不会有这等事。可前天鄂伦春大森林来客“外调”,刹那间确实给我撒下这种感觉。
“外调”同志要我证明李佩衡的党籍,我说不认识,他们说又名李树棻,我脱口而出:“李树棻已经牺牲了。”
我为什么这等荒唐地肯定一个人死了呢?原来李树棻同志是我们众多老友最怀念的一位故人。解放后,得知老友有的改了名姓,有的壮烈牺牲,有的不知下落。对于树棻同志,大家崇敬和怀念他最深最殷,都不假思索地不把他归入“不知下落”一边,而是认定他死了!
1933年,宪兵三团在北平大规模地抓人,有的同志在抗战开始时放了出来,有的则是被杀害了!大概大家根据树棻的性格特点作出如此结论的吧!特别是消息还是从一位解放初当了省委组织部长和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的同志口中传出,这就有一定的“权威”性了。最有意思的是,许多朋友见面,不是互询树棻消息,而是抢先沉痛地相告:“你知道李树棻牺牲了吗?牺牲得很壮烈,听说人头被反动派挂在张家口城门楼上。”
将近40年来,我常想到树棻那穿一身褪色的长衫和一双布鞋的朴素诚实的形象,人人说他简直不象个大学生。当时,组织上要他打进“御用剧团”以分化“保皇派”学生的力量,他便认真演好《醉了》、《屠户》等戏;他又主持了“新兴剧社”演出《月亮上升》、《蟹工船》;一个忠实诚恳为党辛勤工作的战士,是何等光辉照人啊!我还常想到1931年底,他横扫南京《中央日报》排字房的正义气概。敌人宪兵来了,同学们催他快走,他还是抡起铁棍“去你娘的!”到底,终至不幸被捕。如此沉着英勇的气概,十分令人钦佩!每一想到他那语言风趣、幽默但期期艾艾的神情,便愿与他相对逗趣。
可以说每一个老朋友都轻信树棻是死了,原因是解放前那年代,革命同志死比不死更是平常事,这也是根据树棻勇敢的性格而作出的结论,更因为解放后戏剧舞台上消失了当年“新兴剧社”的创始人。可人们哪里知道树棻在默默的工作,默默的忍受命运的安排!
1936年,党组织派遣树棻到原绥远省(今内蒙古)去工作,他打进了傅作义的部队,担任排长、训导员之类的职务。1940年被捕入狱,1945年日本投降才被释放出来。每一个共产党员出狱后第一件事是找党组织!树棻当然也是这样做了。可是自党中央于1932年撤入苏区,白区一些组织都与上下级失掉联系;加以北方党组织接连遭受破坏,被打散的党员,不但无线索找到组织,即便偶尔碰上熟识的同志,首先是互相戒备,不敢发生联系。往往还因乱碰熟人而遭到叛徒陷害。当年从狱里放出来的党员找党便是如此之难!
1945年以后,北方党组织虽已恢复了,但树棻过去活动的地方在北平,内蒙古对他是个生疏的地方,也许这就是他找不到组织的原因之一吧?找不到组织剩下的问题是吃饭,他便混了个中、小学教师当,直到全国解放,他被“接收”为人民政府下的教师。
几十年来,树棻默默地度着教师生活,他的看法是党会想到他,而他自己是不好意思向党伸手的。如此一年过一年,直到退休下来。
如今树棻已80多岁了,而且记忆力减退,思维也不太有条理了。他还想什么呢?他什么也不想了!但党是不会忘记自己的党员的。最近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发现有这么一个党员,并且了解到他的处境,主动积极为他落实政策,打算改善他的生活待遇。此时只怕树棻自己还不知道在党的极端热诚关怀下,派出鄂伦春旗党委工作人员远来北京为他办理落实政策事情呢。我毫不犹疑地证明了树棻入党时间,并提供他的入党介绍人还在山西的材料。
当我送走“外调”同志之后,呆坐良久,不曾大口出气,进入沉静的思索中。奇迹般的发现了寂寞生存多年的李树棻同志,这当然是惊喜参半的事情,不知谁能体会到我此时欢愉而又辛酸的心情?我更感动于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和鄂伦春旗党委作组织工作的同志,以具体行动体现了党的伟大形象!愿我们的组织工作者,都能象他们那样为党工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