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3阅读
  • 0回复

我油气勘探进入数字化时代 装备更新勘探队员征服“死亡之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2-27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我油气勘探进入数字化时代
  装备更新勘探队员征服“死亡之海”
本报讯 记者王溪元报道:我国勘探石油和天然气的最主要地球物理方法——地震法,已全部实现“数字化”,进入了“数字磁记录时代”。随着这个时代的到来,我国已能在各种地震地质条件下寻找复杂隐蔽的油气田,从而揭开了“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地下秘密。
我国的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是运用以地震为主的地震、重力、磁力、电法等综合方法,通过野外采集、资料处理、综合解释等研究步骤,了解地质构造,为石油钻探和开发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所谓地震法,就是采用多种方式在局部地区制造人工地震,通过接收在地下传播的地震波来探索地下构造。50年代,我们的石油地质工作除了“罗盘加榔头”之外,虽然也使用了地震勘探方法,但那时是采用仪器光点纸记录,回到室内搞人工对比解释,只能寻找埋藏较浅、构造简单的油田。7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地震资料处理。1982年,石油工业部和国防科工委商定,将我国自行研制成功的亿次电子计算机——“银河”机用于石油地震勘探数据处理。经过4年开发研究,至1986年建成了包括主机、前端机、应用软件和网络系统的大型复合分布式的数据处理系统。
除了对计算机的开发应用外,各野外勘探队近几年还普遍配备了多种现代化物探装备,提高了应变能力,能够在平原、高原、草原、河沼、沙漠、戈壁等各种地表条件下进行常年施工、易地施工和长途搬迁。1983年6月,我国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局与美国地球物理服务公司联合组织的勘探队开始勘探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塔克拉玛干”,维吾尔语的意思是“进去出不来”。这个大沙漠在地球上是仅次于非洲撒哈拉大沙漠的第二瀚海,面积达33.7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浙江、安徽、江苏三省面积的总和。这里气候多变,干燥少雨,风暴一来,天昏地暗,每年6至9月地表温度可高达摄氏70度,而冬季气温多在零下二三十度。这个大沙漠几乎集中了世界上所有沙丘的类型,其开发难度堪称世界第一。正如美方的一位经理所说:我到过沙特阿拉伯、突尼斯、利比亚和撒哈拉大沙漠,相比之下,我认为这个塔克拉玛干最可怕、最艰苦。当年我国著名科学家彭加木失踪的罗布泊,只是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部分。这次,由于配有通讯设备、沙漠特种车辆和生活野营车、推土机等现代化的勘探装备,在基地还备有两架直升飞机,加上先进的组织管理,勘探队员们三年来已象梳头一样,13次从南到北、9次从东到西穿越“死亡之海”,完成了69条测线,总长达8030公里。除发现了多处地下油气构造外,还发现了浅层地下水资源。
目前,除台湾、西藏等省区外,我国石油地球物理勘探队员的足迹几乎踏遍了每一块国土。一场石油地球物理大会战,正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背景在全国范围展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