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2阅读
  • 0回复

大学毕业生科技扶贫到农家 衡水地区机关改进作风培养青年干部好方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3-01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大学毕业生科技扶贫到农家
衡水地区机关改进作风培养青年干部好方法
本报讯 河北省衡水地区组织在党政机关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一杆子”插入基层,支援农村经济建设,开展科技扶贫,收到良好效果。
近几年,一大批大学毕业生分配到衡水地区各级党政机关。许多人进机关大门后,整天忙于收汇报、要数字、写材料,泡入“文山会海”之中,这在相当程度上抑制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和专业特长的发挥,也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而另一方面,到1985年底,衡水地区仍有7万余户、约占全区总户数10%左右的尚未脱贫的农民急需科技支援。为此,地委、行署决定加强基层工作,选派党政机关中的大学毕业生深入乡村农家。
从1985年10月到1986年底,该地区县以上机关先后选派850名具有农、林、水、牧、渔等20多种专业特长的大学毕业生,根据不同学科,结合不同经济区,合理配置,组成几百个2至3人精干而灵活机动的小分队,进驻65个乡(镇)、300个贫困村庄,一村一村地帮助,一户一户地扶持,直至脱贫。
这些大学毕业生来到基层,吃住在农家,进门认房东,见面喊大娘,与群众一起披星戴月,水里来,泥里去,增进了相互的感情,了解到许多在机关无法了解的新情况。
地区林业局先后派出七名大学毕业生,其中赵东奇是河北林专毕业生,参加工作后兼修农业,他与外单位两位同志一起,传播先进技术,帮助景县李温城村的小麦亩产从1985年的104斤增加到1986年的421斤。去年11月初,派到武强县宋古河村的孙洪彦等三名林业大学毕业生,未进村先下地,勘察资源,研究治穷对策。他们根据该村人均3.2亩土地的优势,遵循系统工程原理和生态平衡学说,很快协助该村制订了一个以林果业为骨架的立体大农业发展规划。这些大学毕业生还注重对贫困农民的智力开发,一年多来,共印发各种技术资料4.3万多份,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561期,传授先进生产技术2300多项。
 (崔彦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