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我微循环研究又取得重大成果 新创仪器与独创理论相得益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3-02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我微循环研究又取得重大成果 新创仪器与独创理论相得益彰
本报讯 记者冯军军报道:我国微循环研究又取得重大成果。一种在多功能参数范围、可靠性、精密度、系统的智能化程度4个方面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人体及动物活体微循环、大循环多参数同步监测系列及电子计算机数据分析系统”,已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微循环研究所诞生。
人体微循环研究对于认识人的生命运动规律,认识多种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和临床药理治疗的机理具有重要意义。而进行这一研究工作的前提,是建立可靠的微循环活体观测系统。中国医学科学院微循环研究所所长修瑞娟教授在创立了著名的“修氏理论”后,便致力于这一观测系统的研究。她领导微循环所全体科研人员在作了周密调查之后,立足于国际先进水平,自力更生,锐意创新,在短短2年多的时间里,一举攻克难关。
据该所科研人员介绍,这一系统由生命维持系统、显微镜闭路电视系统、生物信息采集及测量系统、电子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组成,既可用于动物基础理论研究,又可在人体上进行临床检查和实验研究,并可以同步进行微区内微循环血流量、微血管内红细胞流速、微血管管径、微血管迂曲度、单位面积微血管密度、微血管自律运动的频率与振幅、呼吸、脉搏、心率、体温、血压、大血管及中血管脉搏波、颈动脉波、心电、心音等20项参数的测定,同步时间误差小于一毫秒。这些都是在对人体无损伤的情况下进行的。
在建立上述系统时,微循环所开发了可用于测定癌细胞生长过程中微血管增生的密度及迂曲度变化的公式和监测仪器,从而为从另外一个角度寻找抑制癌细胞生长的方法提供了可能性。他们还开发了可检测血管自律运动、手段更为先进的6项新技术。其中,5项都是国际著名微循环专家们渴望解决而至今尚未解决的难题。另一项是国际上已有的最先进的红细胞流速测量方法,而我国首次将它用于测量微循环的自律运动。目前,这6项新技术已成功地应用于针刺治疗对微血管自律运动的影响、气功对人体微血管自律运动和其它多项指标的影响等研究课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