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走向企业家行列——访北京四通集团公司(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3-03
第1版(要闻)
专栏:

走向企业家行列
——访北京四通集团公司(一)
本报记者 蒋涵箴
新春,记者访问四通集团公司,主管人事工作的副总经理李文俊,正忙于接待要求到四通公司工作的一批批大学生,甚至还有研究生。小小的屋子里热闹非凡,李文俊应接不暇。
透过这一小小的场面,可以看到人的价值观念正在发生变化。历来我国大学生择业,首推政府部门,其次是科研机构,不得已才到企业。企业家成功的出路也是改入仕途。当今,人们日益意识到经济发展与改革进程的大趋势,呼唤新一代企业家的产生。没有第一流人才投入企业家行列,怎么能承担中国经济起飞的重任?
人们为什么要选择四通公司?
这是一家科研开发型集体企业,由一批离职的中青年科技人员同四季青乡联合兴办,主要从事微电脑的技术开发、技术服务和电子产品的销售。四通1984年5月靠两万元贷款起家,当年年底营业额就达到近1000万元,第二年营业额达到3200万元,到1986年底,产值突破1亿元。两年来,共上缴各种税款1000万元,为社会公益事业捐款30万元,形成固定资产100万元,自有资金1000多万元。四通年人均产值40多万元,年产值增长率高达300%,它的经济效益与发展速度,是我国许多科研单位无法比拟的。因此它正在吸引一批又一批“英才”荟萃企业。
记者向总经理万润南提问:“您为什么出来办公司?”他说:“我们长期在中国科学院工作的同志一直在考虑两个问题,一是国家给中科院不少投资,为什么成果不多,出来的成果为什么不能转化为产品、商品;二是院内人才济济,许多人发挥不了作用,怎样开设一个渠道,让人们把能量释放出来。对困惑的解答就是创办科技咨询服务性企业。我们想做些尝试,摸索出一条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的新路子,这就是四通的起点。”
万润南和他的几位志同道合者想走出科学院的大门,到民间去干一番事业,好心的同志无不惋惜:“小万,你的基础好,又去过国外进修,将来有培养前途,何必去干这个。”如果要按照人们习以为常的人生道路去发展,想来万润南不会得不到一官半职。他认为中国改革的成功和胜利,将有赖于一大批具有改革意识和坚韧毅力的企业家的奋斗,因此他想冒一冒风险,开闯一条中国科技人员成为企业家的道路。
四通的总工程师王缉志对计算机汉字输入、显示、打印都有过一定的研究,他从原单位走出时,也引起了一些风波:“此人出去办公司,想捞大钱。”他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力教授的儿子,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老父时,85岁的王力却向儿子伸出了热情的手,并写下了一首七律诗来勉励儿子:
不负当年属望殷, 精研周髀作时人。
霜蹄未惮征途远, 电脑欣看技术新。
岂但谋生足衣食, 还应服务为人民。
愿儿更奋垂天翼, 胜似斑衣娱老亲。
今天四通取得了成功,王缉志说,我真想搬一台四通中英文打字机到父亲面前,给他表演,让他高兴(娱老亲)!可是亲爱的父亲已经不在了。但是,我一定牢记他的教导:努力工作不仅仅是为了生活得好,更重要的是:“还应服务为人民!”
从决定办公司起,四通的开拓者就面临一个选择:端着铁饭碗兼职搞企业,还是辞去公职,脱身下海。按当时的政策,两种选择都可以。他们破釜沉舟,选择了后者。现在在四通工作的所有同志,虽知本企业的未来命运尚难预料,但都完全脱离了原单位,甘愿冒风险与公司共命运。丢掉了铁饭碗,背着债办企业,这是置之死地而后生,正如四通的同志所说:“已无退路,豁出去了,不干也得干。”
四通的创办者,都具有良好的素质,可是在大科研单位干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都毫无起色。如今这批“庸才”们在自己创办的公司中展现了将才风貌。这说明一个道理:经营环境、经营方式的改变,会产生企业家,只要赋予应有的权、责、利,就会产生具有企业家素质的人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