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激战过后话短长——第39届世乒赛述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3-03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体育

激战过后话短长
——第39届世乒赛述评
本报记者 汪大昭
自从乒乓球列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后,小小乒乓球在国际体坛上的地位也有所提高,人们开始用新的眼光观看世界乒乓球锦标赛。那么人们从历时12天的第39届世乒赛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呢?
强势仍在东方
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是各种打法的交流,又是技术水平的检阅。亚洲选手囊括了这次比赛的全部七座奖杯。欧洲虽然强队数目较多,在男女团体前16名中各占10席。但是能够登上领奖台的亚洲选手有21次,欧洲仅有七次,这一情况与上届世乒赛的结果完全相同。因此,当今欧亚对抗的世界乒坛,强势仍在东方。
中国选手能在水平接近、战局跌宕的比赛中取得六项冠军,不仅是战术和技术的胜利,也是思想意志经住了考验的结果。两年一次的世乒赛是乒坛强手表演的舞台,也为一时尚未达到高水平的运动员提供了锻炼和提高的机会。即使很有实力,如果不能把自己摆在正确的位置上,认真做好技战术和精神准备,小河翻船的事是随时可能发生的。南朝鲜男队被挤出前八名;朝鲜女队也没打入半决赛;瑞典的佩尔森和林德在男子单打中,分别败给苏联的马祖诺夫和巴西的鹿野。这些都说明眼光不能只盯住一两个对手,而低估年轻新手的崛起和二流选手的进步。许多乒乓专家观看了第39届世乒赛,感到爆出的冷门比以往历届都多,原因也在于此。
技术未见创新
在新德里大赛上,人们没有看到乒乓球技术有什么创新和突破。中国队总教练许绍发认为,目前乒乓球技术的主要类型和风格形成不久,尚处于不断完善和丰富时期。中国选手曾在60年代用近台快攻提高了乒乓球技术的节奏;70年代在发球和前三拍技术上又有发展;后来推动乒乓球技术革命的主要力量在欧洲。本届世乒赛上,中国选手对付欧洲弧圈球仍然以挤、贴、带等过渡和控制球的办法,主动攻击的意识和手段都不够。自己抢拉在前,常常被对手盖回来,一旦对方两面拉起来,旋转很强,就处于被动挨打。陈龙灿和滕义都是因此输给了瓦尔德内尔。
近台快攻打法适合中国选手身体灵活的特点,又能有效地遏制欧洲选手的弧圈球。但是这次参赛的九名中国直拍选手基本上打不出反手攻球,而且形成条件反射,见了弧圈球就想减力。当左半台出现机会球又来不及侧身时,往往十分可惜地失去了战机。南朝鲜女队的梁英子正是多了个反手攻球,在半决赛中使戴丽丽无法施展反手推挡的特长。在女子双打决赛中梁英子又靠反手攻球减少了换位。看来在反手进攻和对付弧圈球上,中国队应尽快有新的发展。
需要正视弱点
新任国际乒联主席荻村有个看法,乒乓球运动员必须掌握速度和旋转等多种技术。他认为中国选手也应当学一点欧洲力量型的打法。这话有一定道理。中国选手在世乒赛上取胜,有一部分原因是靠人多势众,阵容整齐,打法多样。这种优势在单项比赛中不如团体赛中明显。而未来奥运会乒乓球赛只设男女单打和双打四个项目,并且有限制名额和运动员兼项的要求,届时个人全面作战能力的作用便将取代人多势众的作用。
相比之下,欧洲选手虽然全队水平常常参差不齐,但一些尖子运动员的单兵作战能力和适应各种打法的能力是较强的。中国选手这一次取得了男双冠军,但是队里象韦晴光和陈龙灿这样高水平的配对很难再找出。女双这次又丢掉了保持8年之久的冠军杯。中国队双打落后于单打的状况不改变,在未来的奥运会上是要吃亏的。 
(本报新德里专电)
(附图片)
3月1日,中国选手韦晴光(左)和陈龙灿在第39届世乒赛男于双打决赛中。
新华社记者 汤孟宗摄(传真照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