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破除旧的传统婚姻的“紧箍咒”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3-04
第5版(读者来信)
专栏:调查与思考

破除旧的传统婚姻的“紧箍咒”
最近,我对我区农村青年结婚的情况作了一些调查,发现旧的传统的婚姻观念仍不同程度地束缚着一些人。
其一,讲究婚礼,忽视婚姻登记。一些人认为,只要举行了婚礼,亲友已承认,登记不登记无关紧要。少数人甚至讥笑领结婚证男女是互不放心。有个乡去年有217对男女结婚,办理结婚登记的只有51对,占23.5%。
其二,讲究聘礼,忽视爱情基础。目前,相当一部分青年在订婚时要拿出数量可观的聘礼。据两个乡统计,一般男青年在婚前给女方先过小礼,4至8件衣料;后过大礼,10至20件衣料,篮子里还需放500至1000元的“红包”,另加手表、自行车等。此外,男方还要请女方亲属上门吃酒“认门楼”。订婚男女在年龄、身体、职业等方面差距越大,聘礼就越高,几乎是用金钱填补鸿沟。有的女青年在订婚后,觉得感情不合,提出解除婚约,父母就用“退不起钱”、“对方经济条件好”等理由来恫吓、规劝。为了抗婚,有的青年服毒,有的外逃。
其三,讲究大操大办,忽视移风易俗。不少人不考虑自家的经济承受力而互相攀比。有的男方去女方家迎亲,要花很多钱。到了女家,女方要钱的名堂很多。比如一要开门钱,二要梳头钱,三要洗澡钱。途中遇到桥,要过桥钱,成亲拜堂时,还要磕头钱,真是名目繁多。农民戴先云说:“真没法子,今年外甥结婚,我这个做舅舅的手头再紧,充着胖子也要办,送的喜帐上的喜字,是用5元和10元的人民币贴的,花去人民币310元,耗掉了全家卖双晚粮食现金的2/3。”若是村干部家的孩子结婚,那就更热闹,总觉得恭贺的人越多,越显得人缘好、有威望。大操大办的风气使得一些经济条件不宽裕的人家,成了负债户。上述种种,说明旧的婚姻观念和习俗仍象个“紧箍咒”,使许多农民深受其苦,这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安徽和县环城区 汤家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