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以色列联合政府内的激烈争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3-04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以色列联合政府内的激烈争吵
本报记者 陈积昌 周国铭
2月16日至25日,以色列总理沙米尔对美国进行了10天的访问。2月25日至27日,外长佩雷斯访问了埃及。这是沙米尔去年10月上台以后,以色列领导人对外进行的两次重大出访活动。这两次访问重点都是放在讨论中东和平国际会议问题上。然而沙米尔和佩雷斯分别作为利库德集团和工党的代言人在各自的访问中各唱各的调。他们两人对国际会议的立场如此大相径庭,形成了鲜明的对照。3月1日,以色列内阁在讨论国际会议问题时,沙米尔与佩雷斯又发生激烈的言词交锋,唇枪舌剑,针锋相对。这些令人注目的现象反映出以色列联合政府内两大派别在国际会议问题上存在着尖锐的分歧。联合政府再次面临分裂的危机。
众所周知,利库德集团和工党在对待阿以争端问题上基本立场是一致的,但鉴于国际上普遍主张举行国际会议的潮流和国内日益增长的反战求和的呼声,工党在国际会议问题上采取较为灵活的态度。它主张有条件地召开国际会议,目的是为了能导致有关方面参加直接谈判。去年9月,当时担任总理的佩雷斯在访问埃及与穆巴拉克总统会晤时同意在就会议形式和参加者取得一致的前提下举行国际会议。双方还同意把今年定为“和平谈判年”,商定要组成一个“国际会议筹委会”。佩雷斯的这些主张却遭到利库德集团的强烈反对。去年10月,根据两党协议接任总理的沙米尔上台伊始,就推翻了他前任的承诺,一再声明坚决反对召开国际会议。
今年2月10日正当沙米尔准备出访美国之际,美国国务卿舒尔茨突然致函沙米尔,一反常态,表示美国愿意考虑举行一次中东和平国际会议。美国对国际会议的态度发生这种“微妙的变化”,其主要原因是,在“伊朗门”事件被揭露后,美国在阿拉伯世界的声誉受到严重打击。为了挽回信誉,美国需要使陷于停顿的中东和平进程的车轮继续转动下去。同时,为了在美苏争夺中继续掌握中东和谈的主动权,美国显然不愿听任国际会议的这张王牌落入苏联人手中。但是,舒尔茨的信件对以色列两党在国际问题上的争吵无疑是火上浇油。在沙米尔出访美国之前,利库德集团和工党分别召开高层领导会议,互相指责。沙米尔声称“以色列反对国际会议的立场不会改变”,“佩雷斯的主张不能代表政府”,他甚至扬言不惜解散联合政府也要反对国际会议。工党则声称,如果沙米尔坚持拒绝国际会议,工党将退出联合政府。沙米尔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出访美国的。他原想通过访美说服美国领导人一起反对国际会议,从而取得美国对国际会议的“否决权”,但结果并不遂意。据外电报道,尽管美国领导人缩小了双方的分歧,但美国领导人仍然认为,“试探达到中东和平目的的一切手段,包括举行一次国际会议在内是重要的。”佩雷斯则是在利库德集团反对国际会议的鼓噪声中出访埃及的。正当佩雷斯启程去埃之际,当时还在美国访问的沙米尔迫不及待地发出警告说,未经政府的同意,佩雷斯无权对国际会议作出承诺。利库德集团的一些政界人士也纷纷攻击佩雷斯访埃“不合时宜”,是与沙米尔访美唱对台戏。显而易见,佩雷斯访埃受到利库德集团的掣肘。据报道,佩雷斯访埃后,埃以发表的公报表示赞同举行一次国际会议,但在关于巴解代表权和参加的成员国问题上双方仍有歧见。人们认为,佩雷斯访埃虽未获具体结果,但表明以佩雷斯为首的工党在国际会议问题上“继续走自己的路”。
此间观察家认为,尽管以色列两党在国际会议问题上争吵激烈,但短期内还不至发展到摊牌的地步。理由是两党目前都不能保证在一次提前的大选中稳操胜券,独占鳌头。同时,双方也看到国际会议尚不是近期内能实现的事,没有必要为此彻底闹翻。然而两党也都有“醉翁之意不在酒”之意。双方都想围绕国际会议问题作些文章,笼络人心,争取选民,以便为下次大选角逐作好准备。因此两党的这种明争暗斗还要继续下去,双方的裂痕会越来越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