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阅读
  • 0回复

探访咖啡之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3-05
第2版(经济)
专栏:通讯

探访咖啡之乡
本报记者 董焕亮
海南岛。汽车在棕红色的土地上疾驰。高耸傲岸的椰树、俊秀笔立的槟榔、刚劲挺拔的橡胶树,都显示出这块大地的经济价值。特别是在参观了澄迈县的咖啡园之后,我更加深信陶铸同志的一句话:“海南步步有黄金”。
“澄迈咖啡冠全国”。县热带作物局长许明德不无自豪地告诉我。该县土地膏腴,温度、湿度适宜,具有种植咖啡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1986年,种植面积达到12085亩,年收入可达1000万元左右,是全国最大的咖啡生产基地。
澄迈是我国生产咖啡历史最长的县。1936年,爱国华侨就在这里开始种植咖啡,福民公司生产的
“福山”牌咖啡曾成为美、加市场上抢手一时的佳品。1957年,咖啡种植面积达到2000亩。但后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不被重视,面积有减无增,到1980 年,全县种植面积只有1500亩左右。
咖啡重新得到青睐是近几年的事。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时,人们充分认识了发展咖啡的优势,扬长避短,逐年扩大咖啡种植面积。1984年到1986年3年连跨三大步,面积扩大近万亩。
发展咖啡生产,他们采取国家、集体、联户、个人一起上的做法。按经营方式可分为四类:一、国家出资金、出技术,农民出土地、出劳力联合种植;二、国营和集体单位种植后,由联产承包的农场职工管理;三、联合体、专业户承包土地种植;四、农民个人在责任地、自留地上种植。其中第四类占总面积的40%多。
在桥头区南山农场,我随许明德登上一个小山坡。放眼望去,只见平地和向阳的坡地上到处是油绿的咖啡苗。海风吹来,绿潮翻滚,飒飒有声。许明德说:咖啡根系浅,怕狂风,不耐旱。可这里偏偏离海近,每年要刮20来次台风。为了造成更适宜咖啡生长的“小气候”,他们每隔不远就种几排防风树。山坡修成了梯田,还安装了喷灌设备。
说着,我们走进咖啡园,咖啡苗长得有一人来高。许明德告诉我,咖啡的枝丫越多,产量越高。这是1985年9月引种的印度“S 288中粒种”良种,一株的枝丫可长到上百条。去年,澄迈县咖啡平均亩产达112.5公斤,而世界平均亩产只有50公斤左右。在咖啡园里,我们碰见几位正在采拾剩留咖啡果的妇女,她们双手灵巧地摘下枝头那鲜红欲滴的咖啡果,眼睛里流动着喜悦之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