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中华书局成立七十五周年随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3-06
第5版(理论)
专栏: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中华书局成立七十五周年随想
李侃
一个多月以前,文化出版界人士热烈庆祝了商务印书馆成立九十周年。从年代和规模上仅次于“商务”的中华书局也迎来了成立七十五周年的时日。如果把我国出版的图书比做繁茂无垠的林海,那么在这莽莽书林之中,就有一个角落挺立着一株株经历千百年风霜雨雪而犹枝繁叶茂的老树,这就是经过发掘、整理而重现光采的各类古籍。它是源远流长、光辉灿烂的我国古代文化的记录和历史见证,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可缺少的资料借鉴。中华书局以能够为担负这个光荣任务而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而深感欣幸。
在纪念中华书局成立七十五周年的时候,我们当然不能不缅怀书局的开创者陆费逵先生和为重振书局而兢兢业业、惨淡经营的金灿然同志,以及许许多多立足中华书局为祖国和人民的文化事业作出贡献的先行者们。在这里我不想回顾中华书局的历史,也毋须一一讲述书局前辈人士的业绩,因为中华书局能够经过七十多年的风风雨雨、艰辛曲折而依然存在、发展的这个事实本身,就是对前辈创业者们和辛勤的劳动者们最好的纪念。
用什么态度对待民族文化遗产,怎样评价和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或者说得更具体一点,怎样对待古籍整理出版工作,并不是人们都有很明确的认识的。古今文化和中西文化关系问题的争论,可以说一直贯穿于整个中国近代历史的全过程,而且至今仍然是一个热烈讨论的学术课题。以整理出版古籍和文史哲研究著作为主要任务的中华书局,与这个问题密切相关。虽然毛泽东早就说过,对我们这个民族的历史遗产,从孔夫子到孙中山,都要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给以批判的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这个工作做得很不够。直到1958年,随着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古籍规划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的建立,中华书局才成为以整理出版古籍的专业出版机构。在规划小组和齐燕铭同志的热心支持指导和以金灿然同志为首的书局全体同志的努力下,古籍整理出版工作开始走上正轨并且有了明显的起色。尽管这项工作曾遭受到“左”的干扰和“文革”的严重破坏,但是毕竟打下了一个比较良好的基础。今天我们看到古籍整理出版事业的蓬勃发展,看到中华书局的初步兴旺景象,不能不对齐燕铭、金灿然以及许许多多已经逝世的和健在的支持中华书局、热心整理古籍事业的同志和朋友们,表示深切的怀念和由衷的感谢。
古籍整理出版事业是党和人民的事业,它的兴衰与荣枯,与国家民族的命运和党的方针政策息息相关。党中央、国务院于1981年决定恢复国务院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由李一氓同志任组长。陈云同志对于整理出版古籍的事业,给予亲切的关怀,他提出要把这个关系到继承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工作抓紧抓好。为纪念中华书局成立七十五周年,去年10月陈云同志又亲笔题词:“做好古籍整理工作,承继民族文化遗产”。党中央国务院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如此关怀和重视祖国文化遗产和古籍整理出版工作,很值得我们体会和深思。
用不着讳言,在对待祖国传统文化上,我们不是凡古皆好的复古主义者或所谓“本位文化论”者。在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既凝结着我们祖先智慧创造的结晶,也充满着阶级剥削和压迫的血泪。它既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自豪和骄傲,也是中华民族前进路上的包袱和负担。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向着现代化奋进之时,我们绝对不能沉湎于往昔的“圣经贤传”而两眼向后,自我陶醉;不能埋头于经史子集,而深闭固拒,自我满足。但是,我们也决不是惟“洋”是好的“全盘西化”论者。不论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借鉴,还是对外国文化的引进吸收,都要以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为主体,既要有鉴别和选择,又要有分析和批判。应该是鲁迅说的“拿来主义”,拿来之后不是囫囵吞下去,而要经过咀嚼和消化,使其化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养料。
中国是世界上文化发达最早的文明古国之一,经过几千年的时代变迁、社会动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能够保持至今而不中断、湮灭,我想这决不是因为什么偶然的幸运,而是这种文化在中国古代社会适应了社会存在的需要,并且经过长期的筛选积淀形成了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心理,从而成为一种巨大而顽强的民族凝聚力。尽管时代变了,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变了,传统文化也必然不断变化,不断更新,但这种变化和更新却不可能完全抛弃和完全脱离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自天而降和自外生成。不扎根于民族和社会生活的土壤,没有自己民族特色和民族气派的文化,是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的虚妄文化,它可以流行于一时,但不会有强大而持久的生命力。
就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来说,就整个国家的文化事业来说,整理出版古籍和中华书局的工作,不过只能起到一颗螺丝钉的作用,但又是不可缺少的作用。从事物的本质上看,从民族和国家长远目标上看,可以不夸大地说,我们所从事的工作是关系到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关系到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事业。这个工作做好了,可以无愧于子孙后代。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