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阅读
  • 0回复

技术进步之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3-10
第2版(经济)
专栏:

盛产花生、油菜籽的红安县过去用土榨榨油,出油率低,油的质量不高。如今建起了现代化油厂,资源优势很快转化为商品优势,给山区人民带来福音,人们称它是——
技术进步之花
本报记者 江绍高
春节过后,我来到鄂东大别山区红安县的红安油厂,只见昔日的荒坡上,如今建起了座座厂房,厂房里设备很新,厂长刘循振介绍,都是八十年代初国内的先进产品。油厂主要生产大别山牌花生油,销往日本、东南亚、东欧等地。去年完成1270万元的出口供货,人均创汇1.3万美元,连续两年被评为湖北省粮油食品工业的先进集体。
红安是我的老家,盛产花生,是全国的花生基地县。我记得,过去产的花生,只是一部分调往武汉,一部分由农民通过小作坊榨油自食。每到油菜籽、花生收获季节,乡村的小土榨就忙起来了。打一槽油(120公斤油菜籽或150公斤花生果),炒籽、打榨等,得七八个人忙乎一天一夜,花费20多元,又脏又累。现在榨油,跟过去简直没法比,从原料预处理、剥壳、软化夹坯、蒸炒、榨出毛油到炼出精油,全部机械化,四台榨机出油,日加工油菜籽、花生70吨,油脂质量达到国家一级、二级油标准。
这个只有不足200名职工、固定资产600万元的企业,可给山区农民带来了福音。农民用100公斤菜籽,可以换30公斤二级菜籽油,相同比例的饼粕,交7元钱的加工费;如果不要饼粕,不收加工费还多给一公斤油。农民用100公斤花生,可以换30公斤油,饼粕抵加工费。同样的原料,由于加工技术的进步,产出多了(每100公斤原料要多产出二三公斤油),质量由劣变优,商品率高了,国家、企业、农民都得利。农民算账:每100公斤花生可以多收入10元钱,种植花生的积极性就来了。1985年全县花生产量比上年增长51%,粮食部门收购量增长很快;去年全县花生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总产18600多吨,比1985年又增长20%,收购量增长73.4%。
是怎么想到要建这个油厂的呢?我问县粮食局长徐国忠。“要说这,完全是改革的功劳”,老徐说:农村搞改革,粮食发展了,油菜籽、花生连年大幅度增产。这一下,小土榨不适应了。一是效率低,忙不开,许多农民只好往外地运;二是手工作业,费时费事;三是农民榨油不光自食,商品油多了,由于质量问题,被迫降价出售的事情经常发生。这时,如果加工跟不上去,农民的生产劲头就保不住。现实告诉人们,只有运用现代化的设备和技术,提高油料的加工水平,才能把当地的资源优势转变为商品优势。1983年3月,在商业部和省、地粮食局的帮助下,县里投资200多万元,兴建了红安油厂,组织技术力量,一年建成投产,当年获利10万多元。
当初建厂时,也有人说,建这么个厂,一年需要1.7万吨油料,哪里来?后来事实说话了:一是本地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促进了油料生产;二是附近麻城、大悟和河南信阳地区,共十几个县、市的一部分油料被吸引过来了。
红安油厂并不满足已经取得的成绩。厂党支部书记罗兰波告诉我,大别山地区乌桕资源丰富,他们经过多方努力,筹集资金,建成从乌桕脂制取类可可脂,年产量可达600万吨,最近即可投产,为企业的发展增添了后劲。厂里注重油料加工,致力于综合利用,生产系列产品,使企业向油脂化工方向发展。人们期望着这朵技术进步之花开得更鲜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