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阅读
  • 0回复

谁对消费者负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3-10
第2版(经济)
专栏:记者来信

南昌保温瓶厂的保温瓶杯不保温,原因是工厂只顾赚钱,质检部门只对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商店只图销售收入,唯独没有哪个单位想到用户……
谁对消费者负责
新华社记者 徐金鹏 杨健
南昌保温瓶厂将大批不保温的“保温瓶”、“保温杯”投放市场的情况新近披露报端之后,已引起当地各界人士的关注。南昌保温瓶厂正在上级主管部门的督促下进行整改。
大批本已判明不保温的保温瓶、保温杯为什么能流入市场、摆上商店的柜台?谁来对消费者的利益负责?记者带着这些问题又走访了有关部门和部分商业企业。
在江西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记者了解到,质检所的检验任务由上级确定,他们人少力量弱,对产品质量只能在小范围内进行有选择的抽样检验,而且,即使是这种有限的抽样检验,其结果也仅仅是按照习惯在内部通报。今年1月,抽查又发现南昌保温瓶厂的产品质量还在下降。标明一等品的5号铁壳保温瓶保温效能不合格的达40%,保温杯保温效能不合格率竟高达100%。这些情况只通报给企业主管部门和标准化管理部门。商业系统没有一家得到通报,消费者更无从知道有这样的抽检结果。这样做,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工厂长期置质量于不顾,把消费者利益抛在脑后,也使通过质量检验来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成为一句空话。
南昌百货采购供应站、百货批发部、南昌百货商场、大众商场等批发、零售企业对得不到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通报有意见。然而,按规定这些商业企业也有权在进货时抽检产品质量,可是没有一家这样做过。尽管保温瓶、保温杯是否保温,只要装上开水搁一段时间就可检验出来。他们从顾客的反映中知道了保温瓶和保温杯的质量问题,但在市场供不应求的情况下,这些企业一致的做法却是想方设法多进货,增加利润。“我们不检验,有合格证就收。”一位批发企业的负责人对记者说,当记者告诉他南昌保温瓶厂已开始整顿时,他竟认为:“保温瓶市场缺口大,现在抓质量,产量必然下降,这对工业、对我们商业都十分不利。”
一些买了南昌保温瓶厂不保温的保温瓶或保温杯的顾客对记者说:“工厂只顾自己赚钱,质检部门只对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商店只图销售收入,唯独没有哪个单位对我们用户负责。”看来,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需要一整套相互配合的措施,该好好整改的不应仅仅是南昌保温瓶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