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遮掩的艺术魅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3-11
第8版(副刊)
专栏:美学杂俎

遮掩的艺术魅力
魏明伦
艺术是个精灵,这家伙千变万化,其中一招就是遮掩。
神龙见首不见尾,遮去一半;雪上空留马行处,掩去一半;待月西厢,迎风户开,妙在一半;怀抱琵琶,美人遮面,魅在一半……
艺术精灵虽然有时换招儿,出现“淋漓尽致,清可见底”之美,但毕竟不如半虚半实、半遮半露更能引人入胜。
大千世界不乏“半”字艺术,细心观察,越是遮盖之处,越是耐人寻味。
江湖算命先生,自称“某半仙”。倘称全仙,顾客必然要求句句灵验。巧在一半是仙,一半是人,人说话则难免失误。算起命来,半准半不准,准也有理,不准也有理。好个“半”字,保得铁嘴先生总是有理。
月亮老爷爷,更为精通此道。你看它永远只露一半身影,决不肯转过脸儿,将后一半示众。几千年来,引起诗人作家多少飞思遐想,产生多少浪漫诗文。待到人造卫星拍回月球背面照片,于科学家有益,于文学家索然寡味,原来老爷爷那一半与这一半完全雷同,而与骚人墨客玄想的琼楼玉宇全然不同矣。
“半”字魅力多端,时而欲盖弥彰,盖是初衷,彰是后果,无意插柳柳成荫。时而欲彰故盖,盖是手段,彰是目的,有心栽花花盛开。不知哪位聪明的原始人悟出这一招,首先“改革”全裸,发明了上古时代的着装方式。在道学家看来,这是人类本能地遮羞。在艺术家看来,这不是遮羞,相反是人类本能的美的展示;是强调,是衬托,是通过“遮”来引起丰富想象力!是借助“掩”来增加神秘诱惑力!
暴露无遗没味儿,艺术不宜亮底亮面。
我今日说了一半艺理,而另一半,则存于那一望无涯的生活之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