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阅读
  • 0回复

中也人民情谊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3-13
第6版(国际)
专栏:民主也门通讯

中也人民情谊浓
新华社记者 封哲如
民主也门位于阿拉伯半岛的南端,全国面积近3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00万。首都亚丁南濒印度洋,西临红海出口,是欧、亚、非三大洲海上交通要冲。亚丁城主体部分三面环水,港湾内碧波粼粼,海滩柔沙细砾,到处不乏天造地设的泳场,终年任游客畅浴,那味道鲜美的亚丁湾螃蟹也格外令游人垂涎……
然而给人印象至深的还是那里的人民——一个感情诚挚、深沉的人民。
1984年6月的一天,我随同中国出访民主也门的一个代表团参观1971年由中国援建的亚丁纺织厂。刚一下车,从欢迎的人群中挤出一位50岁上下的妇女,她带着寻觅的目光,走到跟随在代表团后面的我的身边,没头没脑地问:“中国姐妹怎么没来?”我不解其意,所答非所问地说:“我们是来参观的代表团。”
她愣了好一会儿,伤心地极力克制着自己的感情,然而眼中汪汪的泪水终于夺眶而出了。我茫然不知所措,旁边一位曾在中国学习过的技术人员向我介绍说,她是纺织厂的老工人,总想见见过去在亚丁纺织厂工作过的中国姐妹。看着她那老泪纵横的样子,我一时想不出用什么适宜的话来安慰她,只是紧紧地握着她那颤抖的双手,默默地感激她对中国人民的一片深情。几年过去了,她要我“亲自转达”对中国姐妹问候的声音仍时时响在耳边。
首都亚丁以东60公里处的津吉巴尔有一座由中国援建的大桥,1982年被一场特大洪水冲毁。后来应民主也门政府的要求,中国又派出了路桥专家组,并于1984年修复完工。竖在桥头的石碑上用阿拉伯文和中文镌刻着“也中友谊桥”的字样。
在大桥重建时,中国工程技术人员深受当地居民的爱戴。有一天,几名中国工人在下班返回驻地的路上,遇到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她非要把自己头上顶着的一大串香蕉送给他们不可。工人们哪肯接受。其实,当地人类似的自发慰问行动时有发生。后来那些送香蕉的人干脆将大串的香蕉放在中国人跟前便匆匆而去。有时运载香蕉的汽车从中国工程技术人员施工的工地旁疾驰而过,尘消处,香蕉串串,中国工人再不能继续漠视这深厚的情意了,有时他们竟“拣回”上千斤的香蕉!
自1968年中国同民主也门建交以来,两国经济技术合作的领域在不断扩大,合作形式在逐年多样化。其中最受欢迎、影响面最广的是我国派遣的医疗队。十几年来,中国医务工作者同当地的官员百姓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多少感人的佳话广为流传。
1976年我国安徽省医疗队的一名放射科大夫为抢救一名大面积烧伤的民主也门小女孩,献出了自己两大块皮肤。中国医生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使女孩一家大为感动。虽然女孩后来由于其他疾病故去,十年后的一天,当这位中国医生再度赴亚丁工作后,女孩一家都去看望他,把他看作最可亲可敬的人。这位大夫只是许许多多为民主也门人民全心全意服务的一员。当去年亚丁“1·13事件”平息后,中国医生重返各个医疗点工作时,也门人民热烈欢迎的场面使人格外感动。当看到那从首府排到省界迎候中国医疗队的人群,那也门同事们代中国医生浇灌的艳丽清幽的花草和收拾得干干净净的房舍,谁不打心眼里觉得,也中两国人民的友谊是多么真挚和高尚啊!(附图片)
图为民主也门新建的亚丁纺织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