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7阅读
  • 0回复

千奇百怪的“微型马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3-15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千奇百怪的“微型马戏”
钟廷强撰文说,观众不得超过20人,演出中不能鼓掌,不许打喷嚏,这条规则是专为“微型马戏”——某些极小的动物表演而制定的。
“微型马戏”在我国古代早已有之,那时称为“教虫蚁”。据有关记载,在1000多年前的东晋时期就曾有过老鼠推磨、老鼠荡秋千的表演。而唐代则出现过小蜘蛛随乐工演奏的《凉州曲》踏拍急转的舞蹈。到了宋代,出现了“使唤蜂蝶”、“追呼蝼蚁”等表演。清代是“教虫蚁”表演的极盛时期,古书中多有记载。《清稗类钞》中就有鼠、金鱼、蚂蚁等动物表演的记载。
“蚁戏”中最常见的节目是“蚂蚁打仗”。艺人在东西两方各插旗一面,然后在旗下各放竹管一根,轻弹管口,两队蚂蚁分别从管内爬出,待蚂蚁排好队后,艺人手挥黄旗,两队蚂蚁立即争相竞斗,乱扑乱咬。厮斗一会,一队蚂蚁败北,溃不成军挤入管中,得胜蚂蚁排列有序,洋洋得意地进入竹管。
“蛙戏”在元代已出现,常见的有“蛤蟆教书”、“青蛙叠塔”等节目。表演时,艺人对台中木匣轻轻一喊,一只大蛤蟆从匣中跳出来,再喊,又有大小不等八只青蛙跳出。当喊到“蛤蟆教书”时,大蛤蟆立即叫上一声,众蛙立刻跟着应上一声;蛤蟆叫三声,蛙们也叫三声。当艺人发出“青蛙叠塔”的口令后,众青蛙按大小顺序,先后叠在蛤蟆背上,呈宝塔形状。
最有趣的是宋代的“七宝之戏”。艺人在一只桶中养有龟、鳖、鳅、鱼等七种动物,当他手敲铜锣分别呼喊动物的名字时,被叫者立即浮出水面,头顶假面具边游边舞,十分逗人。
现在,国外也时有这类节目表演。一个“跳蚤马戏团”中有两个保留节目,一个“跳蚤拉车”,一个是“跳蚤华尔兹”。特别是后者,令观众惊叹不已:在欢快的华尔兹舞曲中,早已排好队的跳蚤们随着舞曲翩翩起舞,踏着节拍时快时慢,节奏感还满不错哩!
据介绍,驯化这些小动物的奥秘关键在了解它们的习性后,在喂食上去做文章。就拿清代有名的“金鱼戏”来说吧,训练时将红白两色鱼分开喂养,给红鱼喂食时挥红旗,白鱼喂食则挥白旗,长此以久使它们形成挥旗即喂食的条件反射,演出时它们自然要听旗帜的指挥了。
(摘自2月19日《中国市容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