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长春汽研所进入企业六年 第一汽车制造厂如虎添翼 研究所6年成果超过前20年,一汽产品加快更新换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3-17
第1版(要闻)
专栏:

长春汽研所进入企业六年
第一汽车制造厂如虎添翼
研究所6年成果超过前20年,一汽产品加快更新换代
本报讯 记者王溪元报道:长春汽车研究所进入第一汽车制造厂6年来的改革实践,回答了某些人对科研体制改革存在的“研究所进入企业会不会被吞掉”的疑问。
长春汽车研究所的前身是1950年在北京成立的重工业部汽车筹备组汽车实验室,后来发展成研究所,于1957年迁到长春,称第一机械工业部长春汽车研究所。该所虽然在建国初期为我国的汽车工业及一汽建设提供了相当重要的技术服务,可是后来“离汽车生产越来越远”。
问题主要出在体制上。它是独立于企业之外的“部属一类研究所”,与企业没有共同经济关系,它不熟悉企业的生产技术状况及市场需求,不必为企业的经济效益着急;企业也不关心它的研究,更不会为它的研究提供资金。1980年前的几年,这个研究所的科研经费除专题研究单有经费外,国家每年只给100万元,每年发工资要用去80万元。
1979年,当时的第一机械工业部根据我国国情并借鉴外国经验,决定将长春汽车研究所划归第一汽车制造厂统一领导,对外保留长春汽车研究所的名称,仍然承担全国性的汽车行业科研任务和技术工作。这件事一提出来,人们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发出了各种不同的议论。一汽虽然深感科技力量不足,把研究所合过来有利于开发,但也顾虑有个背包袱、处关系的问题。汽研所某些同志担心的是全国性的行业工作被挤掉。
事实上,自1980年实现厂、所联合后,双方不仅没有被各自担心的问题所困扰,反而越来越觉得工作容易见成效。
近几年来,一汽的新产品开发步伐明显加快,不仅生产出了外表美观、性能良好、具有国外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水平的新型解放牌CA141五吨中型载重车,还研制了1吨、2吨等4种基本车型近80种系列变型的轻、中型汽车。联合后6年来汽研所共拿出197项科研成果,比联合前20年的成果总和还多14项。其中,约有半数项目用于一汽生产,有半数项目为全国汽车行业服务。
这种厂、所联合所取得的成果,雄辩地证实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科学论断,并迅速显示出经济效益,企业赚钱多了自然肯给科研投资。6年来,一汽为汽研所建设测试基地、实验室、设计楼拨款2300多万元,此外还为开发新产品和购置仪器设备等拨款3400多万元,相当于国家给该所各项拨款总和的2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