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上海交大微机研究所在香港美国日本设立机构 辟海外科技窗口在开放中创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3-17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上海交大微机研究所在香港美国日本设立机构
辟海外科技窗口在开放中创业
本报讯 光明日报记者张贻复、本报记者萧关根报道:上海交通大学微机研究所第七批赴香港的科技人员,不久前抵达设在香港铜锣湾的思源电脑有限公司,并开始工作。这个1984年6月成立的同港商合资经营、在香港注册的以开发中文电脑及汉字终端软硬件为主的有限公司,实际上是微机所在海外开设的第一个科技窗口。它连同设在美国的中美软件开发公司、设在日本的一个软件开发点,堪称为“姐妹窗口”,已引起国内外同行的关注。
香港这个世界性的自由市场,不仅充斥了代表世界先进潮流的商品,而且汇集了各国最新的科技信息。香港思源电脑有限公司的科技人员,主要任务之一是及时捕捉信息,选准开发的主攻方向,赶超世界先进水平。1984年6月赴港的第一批科技人员,通过调查市场情况,很快就明确“IBM—PC/XT”已是当时世界微电脑的主要产品,立即改变了研究所原订的计划,把主攻方向集中到开发“IBM—PC/XT”及其兼容机上来。确定研究开发的主攻方向这件事,一般需要3个月到半年,现在只用1个月就完成了。以后,仅仅用两个月时间又突击研制成功了与“IBM—PC/XT”完全兼容的个人计算机“MIC—PC/XT”的主机板。性能达到了IBM原装机的指标,而价格只有原装机的一半。返回内地中试生产以后,很快在内地市场打开了销路。
4个月以后的第二批赴港科技人员,对这种主机板作了改进,用256K位的动态存贮器代替64K位的存贮器,把存贮器的容量提高了4倍,使“MIC—PC/XT”的主机板成为1985年度国际市场上仅有的“640K字节”的主机板。这样做,在性能上是可取的,经济上也是合算的。这种跳级的做法只有在科技窗口里才能确立和实现。
依靠科技窗口,微机所的研究开发工作密切结合了国内外的实际。到去年为止,共承接了32个课题。目前,大部分课题已经完成和基本完成,其中不少课题已投入使用。上海交大微机研究所以上海为大本营,以香港为海外发展基地,进一步把开发工作推向世界,先后于1985年、1986年在美国、日本开设了两个窗口。按照合同,微机所每年可派出20多名软件科技人员(包括研究生)到美国主要软件公司进行软件开发,边工作边学习。赴美的4批人员,不但学到了开发软件的先进技术,而且了解到美国公司在软件开发方面的经营管理经验以及市场情况。第一批赴日本工作的10名科技人员,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赴美人员3个月就达到了美国软件人员的水平。
研究所在海外开设科技窗口,是把改革与开放结合起来的一种独特形式,它有利于科技人员掌握最新的科技信息,使研究开发工作尽快跟上世界潮流,并且能集中精力从事有效的研究和开发。科技人员不仅能在较高的水准上从事研究开发,而且可以介入到经营管理和贸易中去,以适应世界技术市场的竞争环境。有的科技人员经过一段时间锻炼,在某些方面甚至比长期从事贸易工作的专业人员还要精。这就促使微机所走上了科、教、工、贸相结合的道路,在技术上不断有新的突破,又多快好省地培养了人才。近年来,已经毕业了35名硕士生,现在还有19名硕士生在学习。值得一提的是,微机所和3个科技窗口在经济上都是独立的。在创办过程中,他们没有要国家一分投资,全部靠自筹资金。目前,都已做到了自给有余。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