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阅读
  • 0回复

大家风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3-17
第8版(副刊)
专栏:文苑轶话

大家风度
聂志刚
宋仁宗时,欧阳修和宋祁同修《新唐书》,宋祁先编,欧阳修是后调去的。宋祁编撰列传部分,欧阳修主修纪、志部分。付印时,朝廷认为一书出自两人之手,体例风格自不能统一。于是委任欧阳修重新勘定,并删节为一体。欧阳修虽受命,但他认为:“宋公于我为前辈,人所见多不同,岂可悉如己意。”于是一无所易。书成奏御。按照以前官修史书惯例,书前只署史局内官位高的一人。当时欧阳修身为龙图阁学士,拜礼部侍郎兼翰林侍读学士,论政治地位比宋祁高。因此御史就主张《新唐书》只署欧阳修一人姓名。但欧阳修申明说:“宋公于列传亦功深者,为日且久,岂可掩而夺其功乎?”在他的力争下,今天我们读到的《新唐书》署名是这样的:纪、志部分署欧阳修的姓名;列传部分署宋祁的姓名。
当欧阳修后身居宰辅时,有一次,英宗要他推荐三名可以任宰相的人。欧阳修在同一札子上推荐了吕公著、司马光、王安石等三人。这三人并不是他的至交好友,细究起来,还有前嫌。如吕公著在庆历年间曾力攻欧阳修,指责他是范仲淹的同党。为此,他被贬滁州。英宗即位时,围绕濮王究竟称为皇伯还是皇父的问题,朝廷曾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论。在这场争论中,司马光和他的观点是对立的。王安石的某些变法主张,欧阳修也不苟从,因而彼此挟有嫌隙。
古话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欧阳修的不贪人功,不图虚名,捐弃前嫌,选贤任能的大家风度,在今天也是值得称颂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