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阅读
  • 0回复

考验并没有结束——珠江三角洲乡镇企业发展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3-18
第2版(经济)
专栏:

考验并没有结束
——珠江三角洲乡镇企业发展纪实
本报记者 宋 净
1986年第四季后,从各地传来一些类似的信息:乡镇企业的经济效益显著下降。在一些人面前出现了一片疑云:这是不是说,前几年蓬蓬勃勃发展起来的乡镇企业前景不妙呢?
新春伊始,记者访问了珠江三角洲的南海、顺德、东莞等县市,接触到的同志异口同声地说:1986年的日子确实很不好过,乡镇企业年年受考验,去年最严峻。1986年,南海县和顺德县乡镇企业的产值都有增长,而利润总额却都较上年下降2000万元左右。来料来件加工和中外合资企业较多的东莞市,利润总额虽有增长,但一些以内销为主的骨干企业利润率也下降了。乡镇企业大发展的几年来,第一次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怎样理解这一新情况?从访问中可以看出,利润降低并非乡镇企业在这一年中打了败仗,又一次考验的结果是,再一次显示了乡镇企业顽强的生命力。
利润虽有所减少 活力却正在增长
去年乡镇企业利润下降,除了与本身管理不善、决策失误等有关外,不能不考虑其他因素:一方面银根抽紧,市场疲软,流通渠道不畅,原材料大幅度涨价,企业负担的利息加重等,导致产品成本普遍加大;另方面,由于竞争加剧,不少产品价格却又不能不一降再降。这些都使企业的利润相应下降。还要看到,去年南海、顺德两县的乡镇企业的利润虽减少了,但他们去年缴纳的税金都增加了2000万元左右;加上工资有所增加,农民的收入还是稳定增长的。综合经济效益不是降低了,而是有所提高。因此,总的看来,利润的减少并不反映乡镇企业的活力减退。
顺德县的电风扇行业去年遇到的困难可谓最大。他们电风扇的产量约占广东全省产量的40%,生产规模大,而且销售季节有淡有旺,占用资金较多。近年来电风扇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生产成本因原材料和电力涨价而加大,市场销价却不能不一降再降。加上银根紧,销售单位拖欠货款,有些产值上亿元的大厂在最困难的时候曾经不能维持正常生产。过去人们形象地说:顺德县的经济靠“摇头(电风扇)摆尾(塘鱼)”。去年,不少人担心这个“头”要摇不动了。这里的电扇行业的同志却并没有消极退缩。他们派大批供销人员四出活动,对市场进行调查、预测、开拓和调整。他们一边巩固湖北、湖南、江西等原有市场,一边到云南、贵州、四川、广西等地开辟新市场;同时,逐步把销售重点从大中城市转向小城市和乡村。商业系统因资金紧缺而难以多进货,他们就采取委托代销和经销、赊销等多种灵活方式,让利于商业部门,以争取多销、广销。
顺德桂洲第一风扇厂的产品内销外销各半。内销产品几年来已三次降低价格,外销也遇到强硬的竞争对手。不论内销外销,都只有微利可图。出路只有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他们近年来已经花费170万美元引进12条流水线和20台套关键设备;但是企业管理水平还没有相应提高,这里面还有很多潜力可挖。他们加强了厂一级的生产领导,整顿班组,充实生产、计划、技术部门的力量,还准备在今年使用电脑管理,使企业管理从被动应付状态转向规范化。
化纤纺织品目前一般销路不畅,不少厂已出现亏损。而南海县的丹灶丝织厂去年却是产值、利润同步大幅度上升。产值从500万元增到1600万元,利润从25万元上升到80万元。这个区(镇)办企业之所以能有这样的发展,主要在于他们的产品性能适应消费者的要求:不发亮,有毛织品感,染色均匀。从这里可以看到经营思想的转变:从我生产什么消费者就只能买什么,到消费者需要什么我就千方百计生产什么。这就把乡镇企业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没有“万岁”产品,却有常青企业
“一个产品生产出来了,它也就死了”。这里的同志们常说的这句话当然带有一定程度的夸张。但是,市场需求总在不断变化,哪一种产品也不可能“万岁”,这的确是事实。就在电扇还在大批销售的时候,这些厂子就已经在准备多种新产品了,特别是新式的家用电器。我们看到桂洲镇生产的新一代的电饭锅,采用了国外的新工艺,使外观清洁美丽,上边加上一层笼屉,能蒸能煮,适应了北方市场的需要,新产品一出来,就受到欢迎。
企业的活力还表现在原有产品的品种不断创新。这些地方的电风扇本来花色品种已经很多,他们却还在追求更多的新品种。一种外形似大厦模型的立柱式风扇,风力柔和均匀,是主要供办公室使用的;直径只有10多厘米、售价不到20元的小鸿运扇是为学生准备的,还有全塑风扇……
乡镇企业越办越多,而国内市场容量有限,这里就充分利用毗邻港澳、与国外联系较多的优势,积极向外向型发展。除了“三来一补”和中外合资企业有较大发展以外,自办企业的产品也力争进入国际市场。去年,这一带乡镇企业的产品出口创汇都有所增长。仅顺德县乡镇企业出口产品收购产值就达2.36亿元,较上年增长96%。
在新的困难面前,有没有经受不住考验的呢?有。
竞争中优胜劣汰的规律是无情的。既有竞争,就总有被淘汰的。乡镇企业出现活力在于他们时时都有一种危机感。种种困难,促使大多数企业更加关注自身的改造,时时准备经受新的考验。只要企业没有破产,这种考验就不会结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