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阅读
  • 0回复

芬兰大选后的政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3-18
第6版(国际)
专栏:新闻分析

芬兰大选后的政局
本报记者 顾耀铭
芬兰议会大选已经揭晓,选举结果表明,芬兰政局将有可能产生一些结构性的变化。
这次选举引人瞩目的是长期在野的联合党获得了明显的胜利,比上届大选增加了9席,中间党派势力也有所加强,而社会民主党虽然维持了议会最大党地位,但失去了2个席位,总席位仅比联合党多出2个。一些观察家认为,这次选举的结果可能会改变近50年来芬兰内阁大都是以社民党和中间党为主体的所谓“中间偏左”的局面。
以社会民主党、中间党、瑞典人民党和农村党组成的联合政府自从1983年执政后,施行紧缩经济政策,芬兰的经济一直低速稳定增长。芬兰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从1982年的0.5%上升到去年的2%。通货膨胀率由1982年的9.3%降至目前的3.5%。从目前情况看,今年的经济发展情况可能更好。大多数选民对现状基本上是满意的。社会民主党能保持议会中最大党地位,反映了选民希望稳定现状、特别是保持目前这种经济发展势头的愿望。
但是芬兰经济也存在一些困难,主要是失业率仍然高达6.5%,全国有18.2万人失业。社民党在上届大选时曾许诺要解决就业问题,但至今失业率下降缓慢,使一些选民感到失望,这是工人参加投票率降低的一个原因。社民党参加执政已有20年,一部分选民对社民党提出的主张有厌倦心理。此外,社民党在这次竞选中以为胜券在握,在策略上有欠妥之处,引起了一些选民的反感。上述情况,是社民党失利的原因。
联合党自1966年以来一直在野。近几年来,它调整了策略,因而阵容不断壮大。在外交方面,它支持芬兰传统的积极的和平中立政策;在经济政策上,它强调加强科学研究,推广运用新技术等主张,适应了芬兰私人企业调整生产结构、加快企业国际化和开辟国外市场的需要。它提出的增加营业税的税收改革主张,也被认为保护了私人企业的利益。据报道,这次选举中,企业、银行界投票率较高,这对联合党十分有利。联合党在这次竞选中也吸取了1983年竞选失利的教训,避免对社民党过多地指责,博得了一部分选民的好感,再加上它已在野21年,选民们也希望让它“上台试试”。这都是对联合党有利的因素。但选举结果表明,联合党未取得“成为议会最大党”的预期目标。
对今后的组阁形式,人们有各种猜测。大体归纳有三种可能:继续维持目前以中间党和社民党为主体的内阁;社民党、中间党和联合党联合执政,形成所谓“中间偏左”的内阁;社民党在野,由联合党执政。依照目前的情况,这三种可能都不能排除。但相比之下,第一种和最后一种可能性小些,三大党联合执政的可能性较大。社民党书记埃基·利卡宁已表示只要能达成共同的施政纲领,该党愿意同联合党组成联合政府。这将成为芬兰历史上第一个右翼党与左翼党共处的政府。一些观察家认为,如果出现这样的政府,将意味着芬兰的政局开始发生新的转向,“尽管变化的过程将是缓慢的,但毕竟这是转向的开始”。
由于各党在对外政策上分歧很小,都表示要奉行传统的“积极的和平中立政策”。因此,芬兰政界和舆论界人士普遍认为,不管组成哪种政府,在国内政策上将会有一些调整,但芬兰现行的对外政策不会有什么重大变化。
(本报赫尔辛基3月16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