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7阅读
  • 0回复

大研究院与地方企业群联合 南沈公司表现出空前活力,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3-21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大研究院与地方企业群联合
南沈公司表现出空前活力,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本报讯 记者王溪元报道:由沈阳化工研究院与南通市化工局联合创办的南沈化工研究开发联合公司,科研、生产相辅而行,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建成8套化工生产装置,开发生产出9个精细化工新产品。这些产品过去有的只靠进口,而现在不仅不再进口或减少了进口,有的还进入国际市场。
南通市化学工业有较好的基础,农药产品已形成系列。该市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也很优越,利于开放,但存在明显的不足,主要是缺少矿源、能源;因科研力量薄弱,缺少有后劲的二线化工产品。
化工部沈阳化工研究院是一个全国性的科研单位,技术力量雄厚,每年都出一批科研成果。但是,由于它缺少生产基地,许多成果不能及时转为生产力,科研经费越来越显不足。
沈阳化工研究院与南通化工企业以往进行过合作,彼此有些了解。在此基础上,1984年5月,在化工部、江苏省、南通市等有关领导部门的支持与协调下,双方签订联合协议,成立了南沈公司。1985年,化工部决定将该公司作为全国化工系统科研生产联合的试点单位。
南沈公司办公地点设在南通市。该公司现有1个研究基地、1个设计所、23个生产厂,共有职工1.3万多人,其中科技人员1400人,约占总人数的11%。公司的研究基地即沈阳化工研究院,拥有800多名中、高级研究人员和1000多名操作工人。公司的设计所设在南通,拥有200多名设计专家,可以承担大中型化学工业的成套设计任务。
南沈公司成立两年多以来,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经济效益方面取得了较突出的成绩。它所开发的9个新产品,其中甲霜灵、代森锰锌、丁草胺是填补国内空白的产品,有的产品已出口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上述新产品的开发,基本上都是半年安装、半年试产,进而稳定生产,平均开发周期一年左右,比以往的开发速度快得多。沈阳化工研究院在5年前已完成除草剂绿麦隆加氢还原新工艺工业试验,新农药甲草胺、丁草胺的小试也已在1980年完成,但迟迟不能投产。南沈公司成立后,很快都被定题开发,为这些产品创建了第一套生产装置。
参加这个联合体的诸多工厂之中,有几个小厂本来连年亏损。联合后由于公司连年赢利,这些小厂也重获生机。1986年,在全国农药生产不太景气的情况下,南沈公司以产品优势而保持稳定发展,产品供不应求,实现产值1500万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