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6阅读
  • 0回复

上海三次开放的历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3-22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上海三次开放的历史
杜黎在《上海画报》第1期撰文说,上海是由一个渔村而港口,由港口而城市,经历了三次开放而发展成为世界闻名的国际大都会的。
宋熙宁十年(1077)正式置理财官(酒务)于此,上海之名,始见于史册。咸淳三年(1267)设镇治,专门船舶进出口管理、征税及接待外国商人的市舶司常驻镇上,上海遂成为对外贸易的重镇。5675名航海贸易者都是本地人。入明以后,明朝政府禁海锁国,隔断了上海港与海外的一切联系。
康熙二十三年(1684)康熙帝诏令开海贸易,设江海关于上海县城东门内,这是上海第二次开放。嘉庆十五年(1810)统计,居民人口已达52万有奇。
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用炮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这是上海的第三次开放。与前二次不同的,这是一次被迫的开放,外国洋行大班、传教士等冒险家纷纷涌进这个港口。这一次开放,使上海在短短的半个世纪中,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成为一个国际贸易东方名港,成为一个以资本主义近代设备建设起来的国际大都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