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苏北的希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3-23
第1版(要闻)
专栏:

苏北的希望
本报记者 龚永泉
一条长江横贯江苏,把江苏版图分成了苏南苏北两大块。1984年,江苏省委提出了“积极提高苏南,加快发展苏北”的方针,如今,苏北发生了哪些变化?记者随江苏人大代表团一同赴京,并向几位代表进行了探访。
记者几年前在淮阴采访过徐志球代表,他现调任南通市委副书记,熟人相见,开门见山:“开放,给苏北带来了巨大的活力。我认为,要加快发展苏北,必须大胆采用新技术,尽可能一开始就建立在新的技术基础上,能跳则跳,而不应该老沿用过时的老设备老工艺,那样只能始终停留在落后的位置上。去年,南通利用开放城市的有利条件,同外商洽谈办合资企业,筛选了20多个项目,今年上半年将投产5个,一下子就登上了新台阶。”
“烟花三月下扬州”。人大代表、扬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黄书祥说:“这几年苏北最大的变化还不仅仅在于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数字,更可喜的是发展路数清楚了。从扬州来看,一是要保持农业稳定发展,二是抓紧各项基础投入,增加后劲,三是领导要为基础服务,有了这三条,发展苏北大有可为。”
说到苏北,淮阴可以说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记者要找人大代表、淮阴市委书记李绶章采访,工作人员说他正在西藏考察,要晚几天到会。“经济要上去,干部要出去”。现在,苏北的干部不仅仅是南下取经,更注意北上、西进觅宝了,去收集信息,寻找市场,开展联合。是的,在江苏的版图上,苏北尚属不发达地区,但从全国的版图看,淮阴又是占有天时地利了。虽然,我没有采访成,但同样看到了苏北的“代表性”。
记者和苏北人大代表广泛接触,有一个总的感觉,就是提到苏北某些方面的落后,听到再不是唉声叹气,而是见仁见智,个个都能说一番锦囊妙计。而这,正是苏北振兴的希望所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