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五钢八记(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3-23
第2版(经济)
专栏:大企业巡礼

五钢八记(下)
本报记者 陈勇进
五、从《狱中情》看以法育人
提到以法治厂的时候,有人问我看过《狱中情》这个戏吗?这个戏,在上海的不少地方都演过,起到以法育人的效果。
《狱中情》的主人公金国平,是上钢五厂二车间的工人。他在工作上表现不错,但他不懂法。他因患皮肤病,在夜里挂急诊。医生翟秋麟对他说,夜间不挂皮肤急诊。金国平一时火起,与医生吵了起来,向医生猛打一拳。医生后脑震荡,当场倒地,抢救无效死亡。金国平被依法判刑12年。厂里的文艺工作者,根据这一典型,编成大型沪戏《狱中情》。有的观众一面看戏,一面流泪说:“如果懂得法律知识,哪会发生这样的悲剧。”这件事,通过戏剧演出,几乎人人记得牢。
这几年,上钢五厂广泛地开展法制教育,以法治厂,以法育人,做到将法律交职工掌握,使职工知法、守法,牢固地树立法制观念。
在“文革”中,这个厂是乱得出名的大企业。要把“治乱”转移到“治本”上来,并非易事。党、政、工、团所有的组织一齐抓,在部门和车间建立法制机构,在工段、班组,指定专人负责,形成和保证全厂法制教育渠道畅通。一般单位都有调解委员会,基层配备调解员,设立法律顾问室和法律咨询室,随时接待职工,教育职工做有理想,有道德,守纪律的人。在基本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采取半脱产的法制教育。在学校里,采取和文化教育结合的形式进行。法制教育与其他指标统一下达,统一考核。去年经法制轮训的职工达到1/4。职工们说,不懂法不行了。
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的数千家客户和该厂发生经济联系,一年要签订各种经济合同5万多份,金额达到13亿元。但北京钢铁研究院、北京钢铁学院、上海钢铁研究所的许多专家采购人员因不懂《经济合同法》致使一些合同不能按时履行,拖欠该厂货款达600万元之多。针对这一问题,厂领导率先学习《经济合同法》,运用法律手段管理企业经济。对无意还款的单位,向法院起诉,追回欠款赔款达500多万元。
在向职工进行法制教育的时候,善于把经济活动、文化娱乐,溶合在职工的日常生活中。什么法制讲演会,法律知识竞赛,模拟法庭,组织法制文娱汇演,电视录相等等。这里的调解委员会,一年半的时间内,调解恋爱、婚姻、邻里、家庭各种纠纷600多起,圆满解决的达95%以上。一位美国法学博士,考察了上钢五厂的群众调解组织在法制教育中所起的作用后说,五钢的调解委员,是不在法庭上办案的法官。
六、支援是相互的
社会主义企业的一个特征是:在为祖国的伟大建设中,相互支援。而支援,总是相互的。
在谈到上钢五厂的建设时,职工总是这样说:我们的成功,离不开兄弟单位的支援。六十年代初,上钢五厂生产我国第一根不锈钢管和高温合金钢新材料时,就是在沈阳金属研究所帮助下试制成功的。现在,他们生产的石化用不锈钢管已达到进口钢管的水平。与航空厂合作制成的高温合金部件,已出口国外。
他们在西安电炉厂和上海冶金设计院等单位的帮助下,改造了第二炼钢车间。
这里的领导人,爱把别人的支援当作教材,教育职工也要热情支援别的单位。
面孔瘦削,充满精力的何经副厂长,一见我就说,他刚从贵州回来。我问他去贵州办什么事情?他说是支援边疆建设,贵州钢铁厂长期漏钢,要求派人支援解决漏钢问题。对于边疆地区的支援,上钢五厂特别重视,特派技术副厂长何经带20多个技术人员前往。他们已在贵州三个月了。准备用一年的时间,解决贵州钢厂的漏钢问题后再回来。
新疆乌鲁木齐钢铁厂也来人,要求支援。厂里派劳动模范黄能兴带队前往,已去乌鲁木齐两个月了。
川沙来人,要求上钢五厂帮他们办不锈钢管的加工厂,说那里生产变化慢。五钢职工积极帮助他们办了加工厂。原来计划年利润40万元,去年却达到70万元。川沙群众拍手称赞上钢五厂支援农村的好风格。
七、唱的歌和做的事
工会主席翼东生说:我们厂的职工都会唱“安全生产歌”。说着,他唱了几句。厂长侯树庭对这支歌也唱得熟,唱歌时还带着表情。该厂领导人懂得:要职工做到的事,自己首先做到,才有说服力。
为了安全生产,工会决定:职工都要学唱安全生产歌。
四车间过去被称为“事故车间”、“死人车间”。技术主任张怀珺在炼炉旁对我说:过去一怕完不成任务,二怕出大事故。大家都在战战兢兢地工作。1983年,四车间还死了三个人。从那以后,厂里执行安全系统工程管理,抓生产的同时,抓好安全,做好事故的预测。从班组开始,强制推行安全系统工程的普及教育。强制推行对危险源的辨析,强制推行安全检查表。他们认真地找寻事故发生的规律:重大事故的发生源,多是类似的。这就说明生产管理上有弊端,要克服生产管理上的薄弱环节,就是干部没把生产与安全的位置摆正。但不能等30个部门的领导者自觉地实行安全系统工程。因此才有了这三个强制,它有效地防止了事故的发生。张怀珺现在感到心情宽松了,有空写点文章。
在安全生产上,上钢五厂还党政工团一齐抓。行政上抓安全,是给职工创造一些物质条件,落实规章制度。工会是组织广大职工开展安全竞赛。去年8月,四轧车间,渣子没及时运出去。工会检查后,通知厂长:如果不把渣子运出,工人拒绝生产。渣子很快运出去了。
从1985年1月开始,党团组织开展党员、团员无违章事故的责任制。
在班组里建立安全岗,党团员都要到义务监督岗上去。它告诉人们,安全检查员就在你身边,大的事故都会在细小的事情上产生,在生产岗位上,不许有一点疏忽。
一张安全生产智力竞赛50题中的第41题是:我厂1985年2号文件规定的几个100%是什么?正确的答案是:凡出工伤事故,要100%地扣发责任者当月的奖金;进入生产区域或岗位时,要100%地穿戴劳防用品;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要100%地执行。这只是一道竞赛题呀!从这50道题上看,这个厂对安全生产下了多大的功夫啊!
八、“特殊的音符”及其他
“特殊的音符”,是上钢五厂的业余摄影者魏惠兰的一张照片。这张照片,是在全黑背景底色上,放了S形规格的白色不锈钢管,恰似跳耀发光的音符。魏惠兰曾是上海工人女篮的队员。1964年转业到上钢五厂后业余学习摄影,她经常顶着烈日,或在炉火旁拍照。她的作品和她的工作精神为人称赞。她是厂摄影协会的会员。
这个厂还有集邮、钓鱼、书法、篆刻、绘画、养花等协会。这天,环保科长王吉有把我带到花木掩映的地方。他向我介绍花木,然后微笑着说:“这是七车间。过去,这里被废酸污染,什么也不长。1985年对废酸污水加以处理,安装了防污设备,不仅花木长好了,今年又回收80万元。
上钢五厂有五个污水口子,一年有48万吨污水。现在处理得差不多了。八车间的汽锤声音震天动地,加上隔音罩和消声器,就没多大声音了。王吉有提醒我说:过去我们厂有46台冒黄烟、黑烟的炉子,白天就难见太阳,出门要戴上口罩。说来也怪,那时看到滚滚的黑烟、黄烟,反而高兴,因为那是在生产啊!如果不冒烟,就说明出了事故。现在,上钢五厂还有一只冒烟“龙”。厂长为王吉有立下军令状:1987年彻底消灭冒烟
“龙”,完全实现蓝天绿地的设想。
与我住的招待所一路之隔的是厂俱乐部。这里白天、夜晚都有活动。有的到图书馆读书、看报,有的娱乐。俱乐部的图书馆,原来每天开放8小时,现在延长到16小时。这里为职工自学创造条件,由他们自行选择书籍,聘请市内各界专业人才,开讲座,办培训班,提高职工的水平。
这里的工会,善于组织职工从文化娱乐活动中吸取知识,又在求知中得到娱乐。他们把这种娱乐叫作“兴趣爱好者协会”。他们在活动中,向人们展示上钢五厂职工的智慧,展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风貌。钓鱼协会的杨志良说:“钓鱼,不能首先想到一个鱼字。而要从中陶冶情操。”杨志良讲究钓鱼文明,钓了小鱼,会顺手放回水中,有一次他们七位钓鱼的职工把钓的17公斤鱼,转送到上海市儿童福利院,有时把鱼送给献血的同志。
从运动会上,从上钢五厂的艺术节里,也可以明显地看到职工的革命精神,他们在改革的潮流中,敢做“弄潮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