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邹竞蒙在世界气象日北京报告会上介绍 中国对国际气象合作做出贡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3-24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邹竞蒙在世界气象日北京报告会上介绍
中国对国际气象合作做出贡献
本报讯 记者谢联辉报道:大气运动没有国界。不打破封闭和孤立的环境实行各国间的互相协作,就不可能为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化生产技术的实施,提供各种气象保障。为了使各国群众了解、支持世界气象组织活动,唤起人们对气象工作的重视,各国气象局和气象工作者规定每年3月23日围绕同一主题开展世界气象日活动。国家气象局中国气象学会以1987年世界气象日主题“气象——国际合作的一个典范”,在京举行了报告会。
国际气象组织于1873年9月在维也纳第一届国际气象大会上正式成立。1947年9月在华盛顿开幕的第八届各国气象局长会议决定,将非官方的国际气象组织改组成政府性机构,并作为联合国的专门机构之一。
我国是世界气象组织的成员国。作为该组织的第二副主席、我国国家气象局局长邹竞蒙在3月23日的报告会上,回顾和展望了我国在国际气象合作中的地位。他说,自1973年起,我国先后与近80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气象合作和交往,先后与美国、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日本、朝鲜等10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13项业务和科技合作协议。早在1956年,我国政府就应日本方面要求,公开广播气象情报。我国先后同苏联、蒙古、朝鲜、日本、联邦德国、香港地区建立了气象电路,并将这些电路纳入世界天气监视网计划。北京气象中心于1978年被列为世界天气监视网中区域电信枢纽和区域气象中心之一,通过卫星电路实现气象情报、资料的全球交换。1979年我国派出两艘海洋观测船参加世界第一次全球大气试验,取得宝贵资料。我国还积极参加台风气象业务试验、季风试验等区域性气象合作计划,并与有关国家就世界气候研究活动、大气本底污染、卫星资料处理、数值天气预报等方面进行各种合作。经世界气象组织多次评定,我国气象情报和资料的质量、时效、供报率一直受到国外同行的好评。在华访问的美国民间气象代表团成员出席了报告会并讲了话。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严济慈和在京的500多名气象界学者、专家和知名人士参加了会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