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首钢承包制专题讨论会简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3-24
第5版(理论)
专栏:

首钢承包制专题讨论会简介
最近,首钢、国家体改委体改研究班分别在首钢召开了首钢承包制理论与实践的专题讨论会。与会同志着重研究了首钢改革八年来的实践,并在理论上进行了探讨,主要观点有:
1、在承包制是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还是统一这个问题上,与会同志有三种意见。一种观点认为,它实现了国家层次上的分离,企业层次上的统一。在国家层次上要改革旧的国家所有制,把经营权交给企业,“两权”应该分离;而在企业层次上应该统一,实现公有制下的联合劳动,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直接结合,落实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只有劳动者既是经营者又是所有者,才能极大地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智慧,体现出公有制的优越性。另外两种观点则分别偏重于“两权”或统一或分离。
2、一些同志认为,承包制在处理国家与企业的关系上、具有软中有硬、柔中寓刚的特点。鉴于我国大中型企业与国家的关系有一定的弹性,所以承包制比较适用于在国民经济中占举足轻重地位的全民大中型企业,它易行、稳妥、有效,是搞活这类企业的一条基本途径。还有一些同志认为,首钢承包制的意义并不限于递增包干的形式和大中型企业的范围。它的核心是一个“包”字,其基本原则是责权利相结合,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相统一。
3、首钢承包制对我国投资体制改革提供了一种可行的形式。首钢包干后,扩大再生产不要国家投资,靠企业完成上缴利润递增任务后多创多留的资金自我改造、自我发展。八年来用自有资金形成固定资产9亿元,投入产出效益很好。“六五”期间,首钢进行的重点技术改造58项,平均每投入1元就增加1.45元的效益。这说明企业应当成为投资的主体,扩大再生产应主要靠企业来搞,以企业养企业。
4、首钢承包制有利于企业预算约束的硬化和企业自我约束机制的形成。承包后,企业、职工的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都同企业的发展、企业效益的提高联系在一起,必然会自我控制生产与生活、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首钢每年留利的60%用于再投入,20%用于集体福利,20%用于工资奖励,改革八年来,职工收入每增加1元,就多创利税7.66元。
5、一些同志指出,企业实行承包制,外部条件固然重要,企业内部的改革更具有决定性意义。在外部条件确定后,就要眼睛向内,象首钢那样建立起一整套层层“包保核”到个人的内部承包制。这是首钢承包后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忽略了这一点,即使企业对国家承包了,也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
(严欣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