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积累与创新——记上海人民出版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3-26
第5版(文艺评论)
专栏:出版枝叶

积累与创新
——记上海人民出版社
阿仁
坐落在上海绍兴路上的上海人民出版社是建国后全国最早成立的综合出版社之一。建社三十五年来,该社共出版了四千余种近十亿册图书,为传播知识,积累文化作出了贡献。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该出版社坚持积累与创新并重,先后出版了“中国文化史丛书”、“中国革命史丛书”、“西方学术译丛”、“新学科丛书”、“当代大学生丛书”、“青年之友丛书”等层次不一、颇有影响的系列读物,引起了出版界的关注。
“中国文化史丛书”筹划于一九八四年,是建国以来出版界规模较大的一项文化积累工作,计划在十年内出版一百种,力求从不同侧面反映近年来我国学者对中国整体文化的研究和反思,显示了出版家的慧识和胆略。这套丛书去年初首批推出《中西文化交流史》、《中国彩陶艺术》、《中国甲骨学史》等三种,时值知识界掀起“文化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近期还将推出《禅宗与中国文化》、《方言与中国文化》、《楚文化史》、《中国染织史》等数种。在去年上海的国际中国文化讨论会上,这套丛书得到了海内外学者、专家的一致好评。
积累不光是为了继承,更是为了创新。“新学科丛书”也是该出版社颇受欢迎的读物。编者为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把注意力放在国内新学科的建设上,先后出版了《关于思维科学》、《社会心理学》、《旅游经济学》、《领导科学概论》等数种。其中一些书涉及的领域在过去很少有人研究,因而引起读者极大的兴趣。此外,该社还与北京、天津、广东等出版社联合编辑了“当代大学生丛书”,由于满足了当代人求新、求真、求美的心理,均受到广大青年和大学生的欢迎,一再重印。
创新需借鉴世界优秀文化成果,促进中外文化的交融。上海人民出版社于一九八六年上海书市上推出的“西方学术译丛”,有选择地向中国读者介绍欧美学术文化,包括汤因比的《历史研究》、席勒的《人本主义研究》、伏尔泰的《哲学通信》等,很受知识界欢迎。
上海人民出版社不仅在出书上开拓新路,在办刊上也注重创新。他们编辑的《青年一代》和《书林》在全国颇有影响。《青年一代》是他们率先创办的全国第一家以中等以下文化程度读者为对象的青年刊物。创刊六年多来,编者始终致力于帮助青年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培养情趣,并以极大热情为青年朋友解忧排难。如今,它已成为青年人的朋友,发行量从创刊时的四十万上升到目前的三四百万,居全国青年杂志之首。在指导读书活动的刊物中,《书林》是创刊较早的一种。几年来,它抓住读书活动的“热点”,从不同侧面,引导蓬勃高涨的读书活动,成为读书界沟通思想,传递信息的一块园地。最近,他们又创办了《中外书摘》,从茫茫的书海中,选择健康有益的内容,传播知识,以飨读者。
随着对外的开放,上海人民出版社在抓好文化积累、创新的同时,积极开展对外合作出版业务,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到如何使中国的文化和学术成果走向世界。他们先后与国外及香港等地的出版社合作出版了《中国古代青铜器》、《禅宗与中国文化》、《英汉、汉英会计名词汇译》等书籍,引起了国外学术界的关注。目前,他们正在扩大成果,把我国学术界更多更新的研究成果向世界传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