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2阅读
  • 0回复

苏联农业改革的进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3-30
第7版(国际)
专栏:

苏联农业改革的进展
方萱
据苏联政府公布,在第11个五年计划(1981—1985年)期间,粮食平均年产量是1.8030亿吨,比原计划指标约低6000万吨。1986年,苏联粮食生产扭转了多年减产的颓势,获得了2.1亿吨的好收成,比上一年增产3000万吨。这个成就的取得,在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已采取的改革措施。
去年举行的苏共二十七大,确定了“农业部门需要一个大转变”的方针,苏联政府根据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辩证关系,在农业生产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首先在管理体制上作了重要变革,从上到下成立了农工委员会,用经济方法,把从生产到加工出最终产品的各个环节连成一气。由于生产部门劳动者的收入都要与最终成果挂钩,职工因此关心产品质量,注意相互间的协作。以食糖生产为例,上个五年计划的生产任务没有完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甜菜生产者和加工者相互间协调不好。去年体制改革后,由于甜菜生产者和加工者的收入都要视食糖的最终产量而定,他们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改变,因此,1986年尽管某些地区的甜菜单位面积产量低于前年,但全国的食糖产量却增加了。
苏共二十七大决定在农村大力推行承包制,以调动农业劳动者的积极性。目前,苏联耕地面积约50%、羊存栏头数的54%、猪、牛存栏头数的25%,已由生产队(组)承包经营管理。推行承包制取得了明显的效益:实行承包的队
(组)与承包前相比,产值提高了20%,人均劳动生产率提高了15%至30%,生产成本降低了5%至15%。
在推行生产队(组)承包制的同时,苏联还充分肯定并发展家庭承包制。家庭承包于1983年首先在格鲁吉亚试验,现已在许多加盟共和国全面推广,承包范围进一步扩大,目前参加家庭承包的人数约有10万人。在莫斯科近郊50%以上的牲畜已由家庭承包饲养。
最近苏共中央专门召开了农业会议,戈尔巴乔夫在会上要求有关部门继续采取改革措施,尽早实现食品纲要规定的任务,即1986—1990年粮食年平均产量达到2.5亿吨。
苏共中央还决定从今年起广泛推行“定额计划法”,即按每个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资源潜力”——土质、劳力、生产设备等因素,确定它们向国家交售的农产品数量;交售计划五年不变,农场和农庄有权出售全部超计划的农牧产品和计划内的30%的水果和蔬菜等。过去苏联是按农场和农庄的生产水平确定交售任务,这种办法容易挫伤先进单位的积极性,而使经营不良的落后单位产生依赖思想,新措施可以调动二者的积极性。今年约有23%的农庄和农场实行经济核算,自筹资金,自负盈亏,得到更大的经营自主权。
苏联的农业生产要达到既定的目标还面临许多困难。目前,全苏近五万个农庄和农场中亏损者约占一半。据苏联报刊报道,许多地区的农业领导部门仍采取包办代替的方式,使农庄和农场缺少自主权。中央有关领导部门的官僚主义、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等情况也都阻碍改革的推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