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8阅读
  • 0回复

广开农业资源——六谈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4-02
第3版(要闻·经济)
专栏:

广开农业资源
——六谈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本报评论员
放宽视野,广开农业资源,是保证农业持续稳定发展至关重要的一环。提出这个问题,主要基于两点基本的现实:
其一,我国人均耕地太少,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27%。无论在今天还是在将来,这都是农业发展的极大限制因素。
其二,非耕地资源丰富。50亿亩草坡、草地,15亿亩丘陵、荒坡,4亿亩内陆水面,3600万亩沿海滩涂……多数尚处于待开发状态。
无视这种现实,继续囿于有限的耕地作调整农业结构的文章,就难以避免毁田养鱼、以果挤粮一类的矛盾。放开眼界,就会发现,耕地以外的天地宽得很,蕴藏着农业发展、农民致富的巨大潜力。对这一点,许多地方的同志早几年就认识到放手干了,并取得显著成效。浙江萧山县、山东安丘县就是其中的两例。他们的实践再次表明,开发农业大有可为。
人忌偏食,大自然忌榨取。农业资源丰富多彩,农业开发理应是多方面的。可是现在,我国人民衣食需求的95%、轻纺工业原料的2/3左右,是直接或间接地取之于有限耕地的。这种不合理状况,早就该改变了。农业需要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具备良好的发展条件。我们应当努力唤醒大片沉睡的荒山荒坡、荒水滩涂,让它们造福人类,贡献出丰富的农产品。
鼓励农民投入开发性生产,需要创造适宜的外部环境。这项事业带有开拓性质,起步阶段投资大,收益却不会很多,没有令人信服的政策、法规保障,农民就不肯贸然投工投本。各地可以根据本地实际,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并用法律手段,切实保障从事开发性生产农民的合法权益,支持他们放心放手大干。相比之下,开发性生产的风险大、困难也多,更需要资金、技术、种苗等多方面的扶持,有关部门应“雪中送炭”,热心帮助开发者度过创业初期的难关。
广开农业资源,要注意防止盲目性。我们吃过围湖造田、毁林开荒的苦头,不能再干类似的蠢事了。一切开发,都应依照科学的规划,有组织地进行。不能只求急功近利,不顾长远效益,只求经济效益,不顾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要让大家都明白一个道理:只有始终坚持把开发、利用和保护、抚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并体现在行动上,大自然赋予我们的丰富资源才能不竭不尽,永续利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