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孙犁致郑云云、张根生· 耕堂函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4-02
第8版(副刊)
专栏:书简

·孙犁致郑云云、张根生·
耕堂函稿
云云同志:
你的来信和寄稿来时,钟铮同志的附信早已收到。直到今天,我才读了你的六篇文章,实在抱歉得很。我年老多病,精力很差,请你原谅。
在这六篇散文中,比较起来,我以为《祭》和《金色的骆驼毛》为最好。在发表件上,印的是《骆驼》,不知何意。
你的文字很好,感触也敏捷,文章是写得很好的。努力写下去就是了,不要过多地考虑外界的意见。不过,为了不辜负你和钟同志的盛情,我提一点意见,请你参考。
你的散文,有些飘浮,这在年轻人是免不掉的。有些写法,类似小说,也类似散文诗。我是老头脑,以为散文还应该写得实一些。即取材要实,表现手法也要实。就是写实际的事情,用实际的笔墨。中国传统的散文,都是如此,你如有兴致,可以多读一些中国古典散文作品。
不要求多,在非写不可的时候再写。平时可多想想。
看来,你很用功,稿子抄写得清洁整齐,我读起来很愉快。稿子因邮寄不便,暂存我处,如你需要,可随时来信,我再寄出。
祝好,并向钟铮同志致意!
孙犁
1986、12、6根生同志:
多年不见,时常念及。杨国源同志带来大函,敬悉一切。
我自入城以来,时常患病,近来因脑血管疾病,已很少出门。
抗日战争材料,亟应抓紧整理。我的看法是当前应采取
“各自为战”的办法,由老同志回忆,找手下的人记录。有了材料,再征求别人意见,充实修正。不要搞大摊子,也不要总是开会,那样旷日持久,搞不出具体东西,有了完整些的材料,再在这个基础上写电影脚本,这个看法,不知合适否?请你考虑。
因为身体关系,安平之行恐怕不能去了,实在遗憾。
这些年,虽未见面,但时常听到你的消息,知一切顺利,非常高兴。

全家安好
孙犁
1982、2、10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