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四个经济特区出口额接近10亿美元 三个开放区建600多出口基地专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4-04
第3版(要闻·经济)
专栏:

我沿海开放地带对外经济成绩显著
四个经济特区出口额接近10亿美元 
三个开放区建600多出口基地专厂
本报讯 记者冯霄报道:处于沿海开放地带最前沿的四个经济特区,去年出口额接近10亿美元,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我国整个沿海开放地带拓展对外经济活动均取得显著成绩。
国务院特区办公室主任兼国务院外国投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何椿霖日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沿海开放地带是指四个经济特区、沿海41个港口城市和海南岛,以及相继开辟的长江、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几年来,经过这些地区的努力,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正在这里化为可喜的物质成果。
外贸出口增长较快。在四个经济特区中深圳名列前茅,去年出口额达7.25亿美元,自产工业品出口比重已占工业产值45%。沿海14个开放城市在面对国内市场巨大需求情况下,出口仍不断增长。去年上海自产品出口突破四年进展不大的局面,创历史最好水平。乡镇企业产品占上海和江苏的苏州、无锡、常州地区出口货源的20%以上。三个沿海经济开放区,从1985年开放后,两年内出口收购额增长80%。
工业技术改造取得成效。到去年年底,沿海开放城市已有一大批引进技术改造项目竣工投产,使一半左右的骨干企业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造。电子工业基础元器件、纺织工业后整理工序等薄弱环节得到加强,家用电器、轻工日用品、塑料制品的花色品种明显增加,许多机电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有了改善。如南通纺织工业经过全面技术改造,提高了产品外销竞争能力,出口比重达65%。由于引进先进技术、改造老企业,推动科技进步,沿海开放城市工业产品质量、档次普遍提高,增强了出口创汇能力。
以出口创汇为目标的农业生产群体正在形成。沿海开放地带的农业,正逐步向深度开发。特别是三个沿海经济开放区,坚持“贸工农”方针,在抓紧粮食生产的同时,合理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出口农副产品的生产,建立了600多个出口商品基地和一大批出口产品专厂,正在形成一个以国营、集体、农场为中心,以周围专业农户为联合对象,以出口创汇为目标的结构新颖的农业生产群体,从而促使从农业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化经营,从传统技术向现代化技术,从低产值、低效益向高产值、高效益转化。
适于外商投资的“小气候”正在形成。沿海开放地带的航空、海港、电讯、电力等“硬件”基础设施均有明显改善。去年国务院颁布鼓励外商投资企业的规定后,各地又在“软件”方面着力改善,注重提高办事效率、疏通供、产、销渠道,保证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强调为外商投资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外商普遍反映良好。60%以上的外商投资企业对在华的业务开展表示满意,16%尚有一些困难,其原因也不完全在我方,这是一家外国咨询公司对在华外商投资企业抽样调查的结果。
问及沿海开放地带今后的发展趋势,何椿霖说,以前的工作基本属于打基础的阶段,今后要从本地的实际出发,作好各具特色的发展规划,抓好科技进步和工农业技术改造,要使外贸出口有一个更大的发展,要继续改善投资环境,在切实办好现有外商投资企业的同时,积极吸引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何椿霖强调要在改善“软件”上下一番功夫,其关键在于用好政策、深化改革、加强管理、培训干部、提高自身工作水平,多做贡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