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他仍在为瑞中友谊奔忙——访瑞典前任驻华大使彼德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4-04
第6版(国际)
专栏:瑞典通讯

他仍在为瑞中友谊奔忙
——访瑞典前任驻华大使彼德利
本报记者 顾耀铭
如果不是他亲口告诉我,今年5月他就要过73岁生日,我很难相信他已经是一位年过七旬的人了。他一派绅士风度,思维敏捷,一对明亮的眼睛,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彼德利于1963年至1969年担任瑞典驻中国大使。在北京近6年的经历给他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周恩来总理曾对他说过的一段话:“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时,瑞典没有派兵。新中国成立后,瑞典是西方第一个同中国建立大使级关系的,我们的传统友谊一定会永远发展下去。”彼德利迄今一直记着周总理的这些话。
这位有40多年外交生涯的老大使谈到,他曾出使14个国家,然而相比之下,他对中国有着一种特殊的友好感情。他退休后,住在瑞典南部的一个农场。在他的家里摆满了不少中国的字画和工艺品,仅在他的卧室里就挂了23幅中国画。
彼德利说:“我对中国的文化和历史是十分敬慕的。我很早就有个信念,中国是一个可以信赖的国家。我应该为发展瑞中两国的友谊尽力。”
彼德利虽然退休了,但是仍然热心于促进两国关系的活动,很少有时间呆在家里。自1981年开始,他连续6年担任拥有3000多会员的瑞中友协的主席,又是瑞中贸易协会的理事及其顾问委员会的主席。他还担任生产采矿设备的阿特拉斯——科普柯公司对华贸易的顾问。在瑞典他被公认为是对华关系问题的权威。外交部经常请他对中国的政治和经济形势作出分析,公司、企业同中国交往时常常向他求教,在斯德哥尔摩举行同中国有关的活动时,常常可以看到他风尘仆仆的身影。
彼德利现在一直在为促进两国的贸易和经济合作关系而奔忙。这些年来,他每年至少去中国二三次。他说,中国的变化太大了,经济发展的速度使他这个中国通都感到吃惊。他十分佩服中国领导人的勇气和胆略。他认为,中国的人才资源并不缺乏,不少企业的技术力量并不比西方差,问题主要是在管理方面。中国的管理人员习惯于同上下联系,不善于搞横向联系。现代化建设要求各企业之间要加强协作。此外,企业和公司应当有一定的权力,并且注意发挥技术人员的作用。这些问题解决了,中国的发展速度一定会更快。
在发展瑞典与中国的经济合作方面,彼德利动员一些瑞典企业同中国签订更多的许可证协议,逐步向中国转让技术。他认为这种方式比较简便,收效快,而且对中国改变技术落后状态更为有利。
彼德利对瑞典一些企业界人士说,同中国发展贸易和经济合作关系要有长远观点,不要想在短时间内就得利。去年年底,中国发生学生上街游行后,一些企业界人士对发展同中国的贸易表示了疑虑。彼德利在报上发表文章公开表明了自己的看法。他写道:
“即使在中国文化大革命最乱的时候,我都相信那只是暂时的。不要因为现在有一些学生上街游行,就动摇了我们与中国发展关系的信心。”他相信中国政府一定会坚持经济开放政策,因为实践已证明,这是使中国富强最有效的办法。他认为,一个国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及时地调整政策和发展速度,是正常而又必要的。
当谈到瑞典首相卡尔松即将对中国的访问时,彼德利说,他期待着这次访问能加深两国领导人之间的互相了解,为发展两国关系,特别是经济贸易关系,创造更加良好的气氛。
彼德利对记者表示:“我从心底里希望中国能够强大,希望中国能坚持独立的外交政策,不依附于任何人。我之所以这样热心于促进两国的关系,主要是因为我认为一个强大的中国对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将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任何一个超级大国如果想在世界制造动乱,都不能不考虑到中国的存在。”(附图片)
彼德利先生家中摆满了中国的书画和工艺品。图为他在向来访者展示傅抱石画的“长征”卷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