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难忘的“背水一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4-05
第4版(政文·体育)
专栏:优秀运动员征文比赛

难忘的“背水一战”
中国射击队 许海峰
从某种意义上说,射击运动员极少体验“背水一战”的滋味。比赛来了,自己拿枪打自己的靶子,有时连真正的对手是谁也弄不清。末了,到底名列榜首还是榜上无名,就看你那“超然自得”的工夫是否到家了。我没想象过,打枪的时候,人给激得“热血沸腾”会是个什么样子?话虽这么说,“背水一战”我还真赶上过。
1986年9月25日,第十届亚运会男子气手枪比赛在这天进行。一早我乘上亚运村开往赛场的班车,昨天发生的事情又浮现眼前。
24日下午,射击队召开全队会议,主持会的竟是我们代表团团长袁伟民。情况是够严重的,射击已决出16枚金牌,中国队仅得5枚。因受到一些不应有的干扰,几个我们有把握的项目也失利了。只剩下14块射击金牌尚待争夺,袁伟民团长不容置疑地说:“射击队至少得再拿10块。”
会场上人人神情庄重。谁心里都明白,拿10块金牌意味着除了几个弱项难以指靠外,别的项项都必须拿金牌。尽管此时我手里已有两枚金牌看家,却丝毫不比别人更轻松。过了这个晚上我就将二度披挂上阵,参加气手枪比赛。
“许海峰你来谈谈。”袁团长在点我的名。我站起来讲了第二天比赛的准备情况,话没说完,袁团长跟了一句:“就讲讲你能不能拿金牌吧。”好家伙!真不含糊。我说:“团体那块,相信我们三人能拚下来,个人那块我尽最大努力……”“我不要听那些努力,就说拿金牌。能,还是不能?”我给逼急了,不知怎么,脱口就说:“能!”我这个谨慎人,也冒了这么一回“险”。
班车开进射击场,我提起枪箱下了车,眼前就是气枪馆,我即将投身战场。此时,先前萦绕脑际的种种杂念都悄悄隐去,只剩冷静和自信与我为伴。我想,男子汉总得有点精神,国家需要你,你还能缩脖子!
临上场了,教练又叮嘱几句:按比赛方案去打,金牌的事少想。这是给我卸包袱呢。分明已经“背水一战”了,再超脱的人,心里一点不想也难。不过我得利用自制力,比赛中的确不可多想,要不非出麻烦不可。
比赛接近中午,一束阳光从玻璃钢屋顶投射下来,停留在我的靶位上。我感到有些疲劳,在那束飘然而至的光带中,准星、缺口上的叠影总是排除不掉,影响了最后一组的成绩。尽管如此我仍以580环的最高成绩进入决赛。值得欣慰的是团体成绩随即产生,我们如愿以偿得到了冠军。
午饭后进行个人决赛。进入决赛的八名射手中有中国两名。第一发,放!糟糕,决赛出师不利,我先打了个8环。自己心里一惊。容不得细想,该打第二发了。这一枪放出去,登时一身冷汗,又是个8环。肩上使命怎么办?快想办法。趁着装子弹的当口,我赶紧通知与我并肩作战的队友:“哎,你怎么样?我这儿吃紧了。”队友王义夫进入决赛时排在第三,两枪决下来已位居第二,“我不错”,他应声道。“我要顶不住就仗你啦。”“好嘞。”听听!全是战地语言,说话间,又该打第三发子弹了。
这一枚金牌在我心里的分量太重了。危机刚一出现,我就想到向战友作出“托付”,这样做并非为求个人解脱,为的是一个信念:中国必胜。
在处境艰难之际,我心里告诫自己:沉着点,把握住剩下的机会。从第三发子弹开始,我绝处逢生。10环、9环、10环、10环……一发发打下来,信心也重新打出来了,王义夫也不软,第三发起连打6个10环。打到后来,我们实际上已给这枚金牌加上一道“中国双保险”。
最后一发子弹,队友预压板机走火,只打了7环。我在最后可是沉住了气。举枪,瞄准,果断击发,“啪”,一个不偏不倚的10环,金牌应声落入中国代表团囊中。
来之不易的金牌!胜利慰藉了我一颗历尽艰难困苦的心。
很久以来我就有一个愿望,那就是要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射击选手。现在我觉得,没有什么理由不让自己去追求这样一个目标了。我爱射击这项运动,并愿不断为祖国做出一点贡献。但是运动员一生注定要与成功和失败打交道。胜负间只有一步之遥。尽管我们都在争取成功,却也时常面对失败的事实。在我今后不会平坦的前进道路上,希望继续得到大家的支持和鞭策。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