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武汉钢铁学院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见成效 毕业愿支边 踊跃数今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4-06
第4版(政文·体育)
专栏:

武汉钢铁学院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见成效
毕业愿支边 踊跃数今年
本报讯 新华社记者杨建武报道:新学期开学以来,武汉钢铁学院出现了两个从未有过的喜人景象:一是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学生比以往多,二是志愿到边疆工作的人数象“滚雪球”一样不断增加。这个学院一至四年级申请毕业后去大西北、大西南工作的学生有105人,其中应届毕业生31人,是历届志愿支边人数最多的一年。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武汉钢铁学院党委借鉴古人的这句名言,教育学生把自己的具体奋斗目标同祖国的前途和命运结合起来,把对学生的理想教育贯穿到学生成才教育的全过程。这个学院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许多人政治上积极靠拢党组织,申请入党的一年比一年多。为此,学院于1986年3月在学生中办起业余党校。院党委正副书记、组织部长、宣传部长向学生们讲授《共产党宣言》和新党章,一个学期就举办了两期,有300多名学生听了党课。与此同时,全院各系纷纷成立党章学习小组。学生们通过学习,坚定了政治方向。去年年底,武汉地区少数高校学生上街游行,这个学院没有一人走出校门响应。
学生们在政治上要求进步,同业务上渴望成才是一致的。这个学院组织部分学生先后考察了西北的酒泉钢铁公司、新疆钢铁公司和西南的攀枝花钢铁公司。边疆渴求人才的情景在学生心中产生了强大的感召力。学生回院后,在院德育教研室的具体指导下,相继成立了“魂系天山协会”、“献身酒钢志友会”和“攀枝花之音协会”。他们通过组织班会和座谈会、举办“西北行”和“西南行”图片展览、请当地的领导干部和校友来校作报告、建立信息联络、签订厂校合作协议书等形式,广泛宣传、介绍边疆建设成就和亟待开发的丰富自然资源,很快在全院掀起了投身大西北、建设大西南的热潮。材料系金相专业黄运华,是今年的应届毕业生。他早在1985年就写了去新疆工作的志愿书。他说:“西北大有希望。我要将所学的知识献给祖国西北的钢铁事业,决不辜负祖国对我的培养和西北人民对我的希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