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阅读
  • 0回复

琪门索与拉仁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4-06
第8版(副刊)
专栏:品书札记

琪门索与拉仁普
刘岚山
琪门索与拉仁普,是我国土族的著名花儿体叙事诗,可惜数百年来,只有口头传唱和零碎记载。前些年,西北虽有创作本子,但新意不多。因此,1980年我曾约请白渔同志把他说的花儿体故事写出来,后来由于我生病,具体稿件未曾过问,去年一月《烈火里的爱情》已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最近我才有机会拜读。
这个故事发生的年代不可考。诗里提到“成吉思汗派过一员将,/格日利特,/来到这宝地上驻军。”由于这里“好山好水好阿姑,/众官兵,/怎不把异乡当故土!”于是,“珠联璧合,/站起来一个崭新的民族!”这就是由“土谷浑”而来的土族。看来,以后才发生这个故事的。
基本故事比较简单:牧马人拉仁普与主人放羊的妹妹琪门索自小一同放牧,成年后,两人相爱。琪门索的哥嫂既贪婪又狠毒,执意要将她许配给土司少爷。琪门索宁死不屈。在嫂嫂唆使下,哥哥杀死了拉仁普,火化时,居然三天烧不着。琪门索当众把首饰、衣帽等一件件扔进火里,扔一件,哭祭一番,最后光着身子跳进火堆,火势大旺起来。两人双双殉情。
白渔的这部花儿体叙事长诗,全篇八章31节,约3700行,自首至尾,娓娓叙事,动人心弦。花儿本身就是抒情诗,作者使故事情节在抒情中得到体现。可以说它既如一首散文诗,又如一支抒情曲。
值得一提的是,这首优美的诗篇记载了许多民俗学的资料。在我国,土族一直实行着火葬,这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长诗写到男女主人公在烈火中殉情时,一个老阿爹告诉身边的尕娃:“我死了,也火化高山!”这是人民对拉仁普和琪门索的同情和对土司制度的愤懑。于是,“土族火葬从此起,/代代相传到如今。”这是可信的。
琪门索和拉仁普的爱情故事,在民间早已广为流传,是人民口头文学的珍品。作者以原有的骨架为基础,经过深入的采访、搜集,构思创新,仍然保持了“花儿”体的独特风格。但改用《烈火里的爱情》为书名,我总觉得还不如《琪门索与拉仁普》更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