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语法、修辞讲话(第五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1-10-20
第3版()
专栏:

语法、修辞讲话(第五讲)
吕叔湘 朱德熙
第六段 费解
只是费解。 下面的例子或是因为选择的词汇不恰当,或是因为耍弄字眼,或是因为表达方式不正确,结果语意晦涩不明,但仔细追究,作者的真意还可以猜得出来。
(一)最近举行的铁道部全国工务会议,滕部长保证在今年年底前,完成旧有各线,包括粤汉、浙赣、陇海的海(州)宝(鸡)段、京汉等。(期)
(二)他们从这种痛苦里懂得了反抗。(报)
(三)同志们!你们是毛主席正确政策的执行者,是新黄河建设的前进者。(稿)
(四)但可惜她对待革命工作就只限于热情。(期)
(五)这两个计划虽然在本身上同是国家的建设,但在本质上却有极大的不同,因此便先天注定了这两种运动的一必成功,一必失败。(期)
(六)小学体育教材是要根据小学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否则教材就会变成无的放矢的材料,甚至产生相反的作用。(期)(一)既然是“旧有的”,当然早已“完成”。“完成”应改做“修复”。又“京汉”放在最后,颇有误解为陇海路一段的危险,应移在“粤汉”前。(二)“懂得了反抗”很含混,是懂得了反抗的重要,还是懂得了如何反抗?该说“学会了反抗”。(三)“前进者”只能是“思想前进的人”的意思,该说“建设新黄河的先锋队”。(四)恐怕是“她做革命工作只凭热情”的意思。(五)用“本身上”和“本质上”对比,很不清楚,不如说“二者虽然都是国家的建设计划……”。此外,前面说“两个计划”,后面又说“两种运动”,“运动”跟“计划”不是一个东西,应仍用“计划”。“先天”不必说,因为不会有“后天注定”。第二分句的“的”字不需要。(六)前面没有提到正面的作用,那么“相反的作用”指什么?
(七)棉花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以前没有作好。现在作好这一工作的条件都具备了。(期)
(八)时事漫谈由一篇改为三个独立的短篇,以扩大漫谈的范围。(期)
(九)从一九四九到一九五○年东北工业的方针主要是恢复与壮大工业发展的基础,二三年期间可以超过伪满的水平,目前起码已达到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以上的水平了。(期)(七)“棉花”不能“作好”,“问题”也不能“作好”。这句话的主语不能是“棉花”,只能是关于棉花的一些工作,例如“推广植棉”“增产棉花”“改良棉种”等等,应该点明,同时把“问题”改做“工作”。(八)“一篇”的性质不够明白,不如改为“由综合性的一篇……”。(九)读者必须看第二遍才能知道句末的“水平”就是指“伪满的水平”。应改为“目前已达到这个水平的三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以上了”。
(十)到带岭参观火锯厂和森林轻便铁路是我这次旅行的归途。(期)
(十一)他们穷,过去反动政权与封建帮会无尽止的榨取与剥削,长时期年月的累积,使他们翻不过身来。(期)
(十二)企业中之工程师、技师、职员等的奖励,一般只是在按季或按月生产计划超额完成时,在产量上减低了成本时,得予以奖励。(稿)
(十三)有的国家把篮球运动作为训练空军战士的重要项目,目力训练所能得到的效果就是被采用的原因之一。(期)
(十四)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与青睐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暖。(期)
(十五)从六十岁到九十九岁的老太太被特许坐着车子参加游行。(期)
(十六)这时期壁画用色特征,多为石青、石绿、赭红、及黑白本色对照,多于间色浸染。(件)(十)“参观”怎么会是“归途”?作者的意思是说“……是我预定在归途中要做的事”。(十一)“长时期年月的累积”在这里意思不明,这句话本身也费解。应改为“……封建帮会长年累月的榨取与剥削……”。(十二)“在产量上减低了成本”费解,大概是“依产量核算、减低了成本”的意思。“得”跟前面的“只是”不能呼应,“得”应改为“才”。这句话还有歧义:(甲)“超额完成了生产计划”,同时“减低了成本”,才予以奖励,(乙)二者有一即予以奖励。如果是(甲),应说“只有当按季……完成,并且依产量核算,减低了成本的时候,才予以奖励”。如果是(乙),应把“并且”改为“或者”。(十三)第二分句应改做“原因之一是用篮球来训练目力有很好的效果”。(十四)“白眼与青睐之间”有些费解,不如删去,把下面改为“他们这才体会到人间的温暖”。如果保留“就在……之间”,末五字应改为“人情的冷暖”。不知道这是否作者的原意。(十五)从字面上看,好像五十九岁以下跟一百岁以上的都没有坐车参加游行的权利。作者的意思大概是“六十岁以上的”。(十六)这句话费解大约是因为标点有误。这样改过也许合于原意:“赭红”后的顿号取消,“黑白”后加逗号,“对照”后的逗号取消(“特征”后面的逗号也取消,“多为”改做“为多用”)。
根本不可解。 底下的例句的费解程度更高。有些,读者可以猜测,但是无法决定猜得对不对;有些,简直不能猜测。
(十七)中国的水力资源是伟大的,根据不同的估计,发电可能到一亿千瓦。(期)
(十八)在交流经验与互相学习中,苏联妇女的伟大榜样鼓励着我们中国妇女解放的经验与教训,(期)
(十九)但是在革命实践中没有具备必需的丰富经验,以充实自己的社会斗争经验,即没有坚定的立场,吸收不了观点方法的深度与广度。(报)
(二十)鲁迅对辛亥以至“五四”的怀疑是一件事,而“五四”以后鲁迅思想的历史性又是一件事。(报)
(二一)我们要明白我们向不合理的生活艰苦作战,还是安于不合理的空虚统治,只看到自己眼前困难重重,而没有勇气去向困难斗争,不向广大人民生活求改善,而贴服于个人安定的空虚幻想。(报)
(二二)因此在历史教学之中,我们应该作为科学的实验去看待,预定好了的历史工程设计,还要在不断的试验中,检证它的真实性。(报)
(二三)生硬地对中国历史倒栽以无花之果,对历史人物勾画以循环脸谱。(报)(十七)一亿千瓦是各种“不同的估计”中的一种估计,还是一个平均数字?(十八)“经验”与“教训”怎么能受“鼓励”?而且“中国妇女解放的教训”也费解。(十九)用以“充实社会斗争经验”的“丰富经验”是什么经验?“观点方法”的“深度与广度”不可解,“吸收深度与广度”更不可解。(二十)“辛亥以至五四”如何可以作怀疑的对象?“鲁迅思想的历史性”更不知是什么意思。(二一)“空虚统治”“向人民生活求改善”“贴服于幻想”都莫名其妙。而且这句话没有说完,一开头用了一个“甲还是乙”的结构,下面却没有呼应,是一个残缺的句子。应该说“……明白我们应该向……作战,不应该……”。(二二)“历史工程设计”造语荒诞,整句也不知是什么意思,如果把第二个逗号去掉,结构略微清楚一些,但仍不可解。(二三)的“倒裁以无花之果”“循环脸谱”,恐怕除了作者以外,不会有第二个人懂得。
省略引起费解。 写文章要简炼,但简练也有限度,省略过多,让人看不懂也不行。例如:
(二四)以小组形式为最好,单独个人生产资本微弱,工具技术不足,不能使劳资有无结合起来。(书)
(二五)但必须防止某些地区已经发生的宣传工作与组织工作脱节,重点与一般脱节的毛病。(书)(二四)“劳资有无”是指“有劳动力的农民与有资本的农民”,(二五)“重点与一般”是指“重点灾区与一般灾区”。这些略语也许在某一圈子里已相当流行,但是意义很不显豁,容易引起误解,都不应该见于文字。
费解的翻译。 翻译外国文字的时候,一方面要准确地传达原作的意思,一方面还要尽量保存原作的风格和精神。因此我们不能要求翻译像一般文字那样流利。但是不管什么文章,让人看懂总不能算是苛求。如果一篇翻译,晦涩得令人无法卒读,那就不能以忠实于原作来作为借口了。事实上,在今天的翻译作品中,费解的例子到处皆是,我们随便举几句来看:
(二六)贫乏的矿石可以使它富庶起来,密集的工场恰为这目的而存在。(期)
(二七)自然,想从这些地方获得产物,比通常可开垦的土地显得更难一些。然而这总可以一样地供应的。(期)
(二八)拔下这副被美国教士在中国伪装的面具,不是没有理由的。(期)(二六)怎样使“贫乏”的矿石“富庶”起来呢?“密集的工场”又是什么呢?真是不好懂。原来是“劣质的矿砂可以叫它变优良,专为提炼这种矿砂的工厂已经有了”!(二七)既然“难一些”,怎么又“可以一样地供应”呢?原来是“然而还是可以办得到的”!(二八)这个面具原来是什么样子呢?又被美国教士“伪装”成什么样子呢?原来是“撕下在中国的美国传教师的假面具”!
(二九)地壳中包含着大量镁和铍这些未来金属的沉淀物。(期)
(三十)在那些向这位作家专注的传记里,无论其传记本身是否有小说作风,而马克吐温的艰苦而证据昭然的生活,对于那个得着一种光鲜职业,一种美满婚姻的“始终乐观的花旗人”,供给了考证上的和笑柄上的资料。以后,变成一个文学买卖人,他破产了。不过又好好地从困难的环境自拔出来,终于在美国的资产阶级社会里找着了一个稳定的地位。(期)(二九)“未来金属”是叫人莫名其妙的,应该说“未来时代的金属”,最好是译做“日见重要的金属”。金属也不会有“沉淀物”的,是“矿藏”的误译。(三十)这一段话简直不知所云,正确的翻译应该是:“在马克吐温的传记以及传记性的故事里,这位作家的充满了苦难和变动的生涯,只供给〔人们〕制造神话的资料。这个神话的主人公是一个彻底乐观的花旗人,他找着了个好职业,娶了个好太太,经营文学(出版)事业,破了产,可是光荣地通过这个考验,恢复了他在美国资产阶级社会里的光辉地位。”错译牵涉到译者外国文修养的问题,这已超出这个讲话讨论的范围,我们不再多说。可是我们不得不代表广大的读者向某一些翻译工作者提出一个要求:译得难懂点还不要紧(容易懂自然更好),千万要让人有法子懂。
(本段完,全文未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