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中国游泳开始“飞”起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4-09
第4版(政文·体育)
专栏:体育

中国游泳开始“飞”起来
本报记者 缪鲁
上海游泳馆里欢腾了五天的浪花平息下来。回顾1987年全国春季游泳分级分区赛甲级赛区的角逐,人们欣喜地看到,我国游泳健儿在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进程中,取得新的突破,迈出更大的步伐。
大有希望的年轻选手
在这次比赛中,一些近年来多次在国内外赛场上夺魁折桂的优秀选手频频创出新的佳绩,一跃进入亚洲甚至世界泳坛前列。黑龙江女将黄晓敏在女子200米蛙泳比赛中,预决赛两破全国纪录,把成绩整整提高了5秒53。成为20多年来我国第一位进入世界前4名的游泳运动员。河北16岁的钱红则在女子100米蛙泳中,步步登高,使自己在这个项目中的排名世界第九升至第五位。男子项目也同样呈现出令人可喜的上升势头,在四种姿式中都有新的全国纪录问世。其中,四川骁将金甫的200米蛙泳成绩,已由原来的2分22秒11,提高到2分20秒68。
令人可喜的是,在年轻名手大幅度进步的同时,不少更年轻的新人已以更快的速度迎头赶了上来。年仅15岁的杨文意去年在女子100米仰泳比赛中榜上无名,在这次比赛中,她不但取得金牌,还把全国纪录提高了近1秒。名不见经传的北京少女安卫新,也一举刷新了阎明在第十届亚运会上创造的200米自由泳的全国纪录。
行家们欣喜地说,中国的游泳运动已具备了腾飞的条件。
无名英雄功不可没
在第十届亚运会后,我国游泳界人士曾立下要在下一届亚运会上全面超过日本的誓言。本次比赛说明,我国泳坛健儿已向这个目标大大迈进了一步。这不仅是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不懈努力的结果,也是一大批科研人员辛勤劳动的结果。
近年来,国内不少游泳队改革了以往训练方法,广泛引进生理、生化、心理学等科学手段,大批科研人员成为教练员进行科学训练的助手。国家体委游泳处处长郭庆龙感慨地说,每个新的游泳纪录都饱含着无名英雄们的大量心血。没有他们的努力,就不可能有这次比赛的大面积丰收。
国家队一位教练告诉记者,去年,民主德国的著名教练制定的超强度训练计划,曾使不少人议论纷纷。现在,在医务监督的科学控制下,运动员的训练强度已超过了那位外国教练的要求,成绩也随之直线上升。教练们说,过去他们是凭经验执教,搞批量生产。而现在,他们已依靠科研人员的协助进入控制教练的新阶段。
国家体委科研所一位科研人员赛后说:“这次比赛虽然成绩可观,但千万不要把话说满。我国长距离项目成绩还不能令人满意。仍需要保持清醒的认识,并加倍努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