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与战略对策——“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研讨会”综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4-10
第5版(理论)
专栏:学术动态

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与战略对策
——“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研讨会”综述
前不久,国务院经济技术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在成都市召开“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研讨会”,主要针对目前我国经济所处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所面临的根本矛盾和主要问题以及应采取的战略对策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关于我国经济发展目前所处的阶段
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目前所处阶段的认识,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目前我国处于二元经济向现代经济的迅速转变时期。这个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农村潜在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由于转移过程的最稀缺资源在于资金,因而要保证非农产业的扩张和农业本身的技术改造有充分的投资,基本的条件又是工农业生产效率的持续提高,这种提高的速度还要显著地超过消费增长的程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有足够的剩余产品积累。而要保证社会经济效益的逐年提高,就必须改革造成我国经济效益低下的旧的经济体制和旧的发展模式。同时,要使转移过程顺利进行,还必须注意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速度、方向,注意新产业发展的速度、结构以及空间的合理布局。
第二种观点认为,目前我国处于工业化时期。持这种观点的同志对于我国在工业化总进程中处于何种阶段,存在着不同的认识。一部分同志认为,我国的工业化应分为两个阶段,即初级工业化阶段和工业现代化阶段,我们目前尚处于第一个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使我国国民经济从以农业为主导的基础上转移到以工业为主导的基础上。其主要途径是筹集必要的资金积累投入和扩大工业部门,大规模吸收农业劳动力。其特点是技术结构多层次,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产品发展迅速,以外延发展为主。工业现代化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使我国国民经济从较落后的技术水平基础上转移到当时世界先进水平基础上。它的途径是筹集资金积累进行工业技术改造。它的主要特点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以内涵型发展为主。
另一部分同志主要从产业结构的角度把经济发展的阶段划分为原始经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信息经济。其中工业经济再细分为工业经济初兴时期、工业经济中兴时期和工业经济成熟时期,目前我国处于工业经济中兴时期。这个时期的主要任务,既包括传统意义上的进一步工业化,又包括开发和培育现在已有发展基础的新兴产业。
第三种观点认为,应主要从经济发展的动力体系及其矛盾运动的角度来分析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和对策。这些同志认为,所谓动力体系是指由动力主体、动力支点和动力目标三要素组成的有机系统。他们认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党工作重心的转移,表明动力目标开始转向经济性;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扩大企业自主权以及集体、个体企业的蓬勃发展等,表明动力主体开始向多元化发展;微观单位权利的扩大,利益开始成为推动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新的支点。这一切都表明,一个新的动力体系正在形成。
关于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战略对策
一、关于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与会的同志认为,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现阶段保持较高的积累率和采取适当抑制消费的政策,是必要的。这是因为,一方面我们面临大规模现代化建设的任务,需要大量的资金积累以进行基本建设和对原有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另一方面,发达国家高消费的示范影响,新旧模式转换过程中“消费饥渴症”的加剧等,也会使群众的消费倾向大大提高。过高的积累率之所以构成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不利因素,是因为它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与旧体制中固有的“投资饥渴症”相联系的,造成投资规模膨胀,投资效益下降。因此,在目前情况下又必须坚持对投资规模的控制,以造成完善投资机制的有利条件。
二、关于经济发展的道路选择
与会同志一致认为,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化是工业化和经济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但是,对如何从我国的实际出发,选择最优的转化途径,却有不同的认识。
多数同志认为,经济现代化的道路,无论走哪个极端,都不符合我国国情。工业过分向大城市集中,不仅要受到资金的限制,而且也容易造成较大的社会震荡,不利于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相反,过分地强调乡镇工业,而忽视城市经济的集约效应和新兴先导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导向作用,对整个经济的现代化也是不利的。较为稳妥的方针似应是,注意掌握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速度和方向,分层次、有重点地安排好城市化与乡村工业化的进程,使它们形成一个互相促进、互相带动的有机链条。
三、关于地区发展和整体发展
不少(包括东部和中部)同志对“梯度开发,由东向西逐步推移”的理论提出了异议。他们认为,首先,从理论上讲,这个体系是不完备的。确定地区开发政策的依据,应是发挥地区的比较优势。我国现在无论是东部、中部、西部地区,都有自己的资源优势,也都有自己的发达的点——城市,和不发达的地区——乡村。其次,从经济实践来看,经过几个五年计划特别是三线建设的实施,在我国的内地和西部地区,国家投下了巨大资金,集中了大量的科技人才,有些地方已初步形成了较完整的工业体系。电子、航天、核工业等先导产业在国内占有很大的比重,处于主导地位。对这支庞大的产业大军如不很好地发挥其作用,实在是最大的浪费。这些同志认为,应当采用“增长点”或“发展极”的理论和政策,通过各个“增长点”的发展,带动周围地区经济的发展。
四、关于分层管理问题
许多同志都赞成对宏观经济实行分层管理,但对分层管理模式的设想及其后果的认识却各不相同。有的同志认为,分层管理虽然不同于分权,但它也包括分权的内容,行政性分权固然不好,但在目前市场条件尚不具备的情况下,能否把行政性分权作为过渡,以后再逐步实行经济性分权。
另一些同志则认为,在分层管理中要坚决反对地方、部门的行政性分权。在这方面我们有国外的教训,也有国内分散主义的教训。在近几年的改革中,由于改革的措施不配套,行政性分权又有所加强,对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的形成和提高宏观经济效益极为不利。他们认为,从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形势看,一方面国家(中央和地方政府)还要集中掌握一定的生产要素,通过这些要素的分配进行调控,主要是建设重点;另一方面,在价格、税收等方面应积极推进改革,逐步减少指令性价格,加快实施中央与地方财政分税制,在有利于形成统一的社会主义市场的条件下,给地方以一定的财税机动权。此外,还应在企业管理制度、政企分开、建立统一的市场方面多下功夫。
(胡 季 岳 冰 张军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