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初级产品生产国的处境与前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4-10
第7版(国际)
专栏:专论

初级产品生产国的处境与前途
丹林
经过几番搏斗,欧佩克成员国总算挫败了西方石油消费国的压价企图,暂时保住每桶18美元的官价。回想70年代,号称“黑色金子”的石油曾两度叱咤风云,震撼世界经济,成为初级产品中的佼佼者,而今它也身价大降,这个深刻变化反映出初级产品及其生产国面临的严重困境。
疲软趋势近期难扭转
近10多年来,初级产品价格一直在起伏跌宕中趋于下泻。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秘书处资料,1986年上半年非石油产品的主要原料价格,按美元计算比1980年平均下降24.6%,而石油价格从1985年底暴跌以来,降幅已近60%。事实上,与制成品和劳务价格相比,1986年原料价格已跌到30年代大萧条年代以来的最低水平。为什么原料价格急剧下跌呢?这固然同西方经济的周期性因素特别是近年的低速增长有关,更主要的是由于世界经济的结构性调整引起的。随着科技革命的发展,新材料、新工艺的广泛应用,对传统原料的需求大大减少了。据分析,半个多世纪以来,每单位工业产品消耗的原料量平均每年下降1.25%。此外,由于节能措施和高技术低能耗工业的发展,西方工业生产的能耗水平,1985年比1970年降低25%。而从原料生产来说,1972—1985年间,全球农产品几乎增长了1/3,林产品、金属矿物分别增长20%和35%。一方面,制造业对原料、能源的需求减少;另方面,原料、能源的供应持续增加,正是这种日益扩大的供过于求的局面决定了原料价格长期下跌的总趋势。当然,这也不排除某种原料价格有时可能出现短暂的回升。此外,争取出口收入的努力,常驱使原料国增加生产,扩大出口,从而更增添供过于求的压力。
捍卫价格斗争复杂艰难
价格不振,再加上国际垄断组织操纵市场,生产者利益受到严重损害,第三世界原料生产国不得不奋起为捍卫合理价格而斗争。
首先,它们组成国际卡特尔——生产国组织,通过谈判,就贸易量、出口配额、价格幅度以及调节库存等达成协议,以稳定市场。在29个原料生产国组织中,欧佩克的斗争最为卓著,一度成为市场价格的决定者。其它如咖啡、可可、锡、橡胶等生产国组织也发挥过一定作用。
然而,进入80年代,随着初级产品市场状况恶化,卫价斗争日益复杂艰难。去年,欧佩克内部由于一度存在分歧无法抑制油价暴跌就是突出的例子。在其它商品方面,消费国态度也更加咄咄逼人,它们或取消已作的承诺,或坚持过低价格使谈判无法进行,或破坏协议使之无法实施。更有甚者,某些消费国把贸易和援助联系起来,鼓励双边谈判,力图瓦解生产国统一阵线。至于生产国组织,因成员国民族利益和国内需求的差异,内部矛盾增加,影响力削弱,有的甚至已濒于解体。
1976年第四届贸发会议决议中关于商品综合方案是发展中国家为稳定原料价格向国际社会提出的一系列建议中最完整的一个。其核心是建立一项“共同基金”和签订国际商品协定,通过国际缓冲储存来稳定市场与价格。
这既有利出口国增加收入,又有利于消费国在公平合理基础上获得原料供应。可是,美国等一些国家拒不批准这项决议,使基金筹集达不到生效标准,商品综合方案迄今没有付诸实施。结构调整是积极步骤
当今世界,各国经济越来越互相依存,密不可分。因而原料价格已不再只是影响原料生产国的经济发展问题,而已成为牵动世界经济整体的一大难题。没有第三世界的经济发展,世界经济不可能持久地增长,因此,发达国家应当采取明智的态度,在对待原料生产国卫价斗争方面改变以往的僵硬立场。同时,逐步改变当前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也是需要加以考虑的。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把民族经济建立在少数几种出口原料的基础上,这既是第三世界某些国家经济不发达的表现,也是不发达的主要原因。现在,一些国家已着手实施出口商品多样化的政策,调整生产结构,以增加应变能力,这无疑是个积极的步骤。
争取贸易条件改善对原料生产国来说,毕竟只有近期的效果;就未来经济的增长看,产业结构的变化则更为重要。发展初级产品的加工工业是这类国家实现多样化经济的最实际有效的步骤。目前未经加工的原料出口在发展中国家的出口总额中仍占60%以上,因此,提高出口前国内加工深度的潜力很大。现今,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正向高科技型发展,劳动相对密集的产业部门正在萎缩或向国外转移,一些发展中国家在进行卫价斗争的同时,抓住了这一时机,利用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的优势,发展原料初步加工业,进而发展制造业。这个做法已引起更多的原料出口国的注意和重视,它们努力解决资金、技术的短缺,推动着这一结构性的转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